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迎來新機。4月25日,廣東和山東兩省同時印發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別將可再生能源作為重點能源發展。其中,《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廣東綱要》)提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省管海域風電項目建成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迎來新機。
4月25日,廣東和山東兩省同時印發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別將可再生能源作為重點能源發展。
其中,《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廣東綱要》)提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省管海域風電項目建成投產裝機容量超800萬千瓦,打造粵東千萬千瓦級基地,加快8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機組規模化應用,促進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上網。
根據《廣東綱要》,到2025年,廣東省內電源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左右,西電東送最大送電能力(送端)達到4500萬千瓦。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比下降到31%,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占比分別達到14%、22%和7%。
具體來說,“十四五”時期,在核電方面,廣東要建設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項目,新開工建設陸豐核電、廉江核電、太平嶺核電二期等項目,推進鈾資源保障重點建設工程。抽水蓄能方面,建設陽江、梅州、惠州、云浮、肇慶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在氣電方面,廣東要建設東莞寧洲天然氣熱電聯產、廣州珠江天然氣電廠二期、深圳光明燃機電源基地等項目。清潔高效煤電方面,建設河源電廠二期、江門新會雙水熱電聯產擴建工程等項目。
與此同時,廣東還要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建設陽江沙扒、珠海金灣、湛江外羅、惠州港口、汕頭勒門、揭陽神泉、汕尾后湖等地海上風電場項目;積極發展光伏發電,適度開發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陸上風電。
同樣,根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山東綱要》)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強風電統一規劃、一體開發,規劃布局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裝備產業園,開展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光伏發電,建設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和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科學發展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
根據《山東剛要》,到2025年,山東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在運在建核電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左右,接納省外電量達到1500億千瓦時以上,天然氣主干管網里程達到8500公里,沿海LNG接卸能力達到2500萬噸/年左右。
與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等清潔能源一樣,氫能在碳中和背景下備受關注。據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4月21日介紹,氫能也是中國能源革命重要的探索方向,目前中國已經有23個省市自治區發布了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全產業鏈發展的總體態勢良好。
可再生能源與氫能關系密切。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20》顯示,當前中國氫氣產能約每年4100萬噸,產量約3342萬噸,是世界第一產氫國。在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有望達到1億噸。當前中國氫能的產量全球第一,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制氫有望實現平價。
今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原標題:如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粵魯兩省布局了這些大項目
作者:林春挺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