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是我國碳排放最大的部門,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我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后,電力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的要求和尋找實現目標的方案,力爭使我國電力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我國提出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和“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成為增量電力消費主體”的工作目標,將促使電力行業碳
電力是我國碳排放最大的部門,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我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后,電力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的要求和尋找實現目標的方案,力爭使我國電力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
我國提出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和“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成為增量電力消費主體”的工作目標,將促使電力行業碳達峰的時間進一步提前。
在近日召開的“電力行業能否率先碳達峰?”沙龍活動上,專家們表示,我國電力行業如果主動積極地應對挑戰,提前實現碳達峰,不僅會對其他行業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還將顯著地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但電力碳達峰的時間和路徑,仍需加強探討和研究。
碳達峰能源先行
“中國向全球宣布‘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是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體現。那么在電力行業,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實現碳達峰?電力行業有沒有可能‘棄煤’?”國網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長胡兆光在主持沙龍時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我主要是從全社會分行業能源、電力這樣全尺度,來思考電力行業的目標設定問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研究院氣候處處長楊方表示,“在碳達峰問題上,能源需要先行,需要有更大的擔當,必須建立一種倒逼型目標。”
楊方指出,在落實“雙碳”目標的過程中,要兼顧碳排放的控制和能源發展安全的關系。“我們不能以犧牲經濟增長,或者是犧牲能源安全,來推動碳排放的減排,相反,它們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這也是我們落實‘雙碳’目標的先決條件。”
事實上,我國的電力消費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未來我國碳排放還會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楊方強調,要兼顧電力行業與其他行業達峰的關系。“電力行業有一個雙重的減排身份,一方面電力行業排放最多,我們必須先減到位才能達峰,才能中和。另一方面,能源活動終端大量消費也產生排放,而這個排放的減少關鍵是靠電能替代。”
期待實現低碳轉型
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規劃所室主任元博表示,走低碳轉型之路,是電力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
“要實現減排,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這依賴于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有全社會的節能提效。”元博表示。
同時,在電力行業實現低碳轉型的過程中,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是科學確定煤電的發展定位和達峰時間。元博認為,綜合考慮電量平衡、保障供應安全及電力供應成本等因素,煤電發展難以做到“急剎車”。
“新增煤電主要是要發揮高峰電力平衡和應急保障作用。”元博指出,從系統安全角度,煤電可以為系統提供轉動慣量,可以作為應急電源,來提供高峰容量支撐和安全備用。
多位專家指出,新能源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我們國家新能源產業鏈條非常完整,包括我們國家光伏組件產能占到全球90%以上。成本與技術經濟性處于下行通道,從這些角度來看,未來新能源還是實現碳中和要依托的決定性電源。”元博表示。
但北大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副主任康俊杰也指出,“雙碳”目標的提出,雖然對可再生能源領域來說是巨大的信心鼓舞,但風電、光電行業要考慮行業可持續性。
“過去十年,我國風電每年增量基本穩定,如果制定過高目標,會引起行業急劇變化,不利于以后發展。”康俊杰表示。
強化科技創新攻關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強化科技攻關。”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表示,風電潛力提高、太陽能效率提升,CCS(碳捕集封存)等技術的推廣,都是未來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元博也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政策驅動與技術驅動聯動的工作,需要超前布局、集中攻關。
“像CCUS(碳捕集封存與利用)技術,常規電源的低碳化,氫能、儲能、電網數字化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助力‘雙碳’目標方面,都有比較樂觀的預測。”元博說。
“CCS技術不光在電力行業應用,全社會在工業、在其他行業都要用CCS技術。”楊方表示,減排貢獻中,有6%左右是通過CCS實現的,大量是通過清潔電力實現減排作用。
“要兼顧技術可行與經濟高效關系。”楊方表示,目前的方案中,包括發展100%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以煤電為基礎的傳統化石能源輔以CCS的方式來進行漸進式的變革等,都需要加強技術創新的支撐。
作者:我國電力行業能否率先碳達峰 來源:科學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