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與華北電力大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在雙碳目標下共同推進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從儲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標準建設等方面開展廣泛而深入合作。簽約儀式由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能源金融與科技轉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化教授主持。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與華北電力大學雙
5月8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與華北電力大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在雙碳目標下共同推進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從儲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標準建設等方面開展廣泛而深入合作。
簽約儀式由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能源金融與科技轉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化教授主持。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與華北電力大學雙方主要代表座談
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郝英杰在致辭中表示,華北電力大學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目標,培養新能源、能源互聯網、人工智能、儲能與氫能等急需緊缺人才,構建與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相匹配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
在儲能領域,郝英杰認為華北電力大學要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著力打造儲能學科高地,從儲能材料、應用場景到儲能技術等方面,建立儲能技術研究生態鏈。
郝英杰指出,要在雙碳目標下,多方合力積極開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研究,持續推動儲能技術創新,加快重點儲能學科建設,推進學校、協會、企業在在課題研究、儲能人才培養、專業培訓、技術交流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構建產教融合、校協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新平臺、新模式、新局面。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簽約儀式上表示華北電力大學有著深厚的師資底蘊,為培養我國電力人才,推動電力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彥龍指出,儲能對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和能源結構結構轉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堅定推進儲能產業發展是大勢所趨,儲能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層出不窮,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同時,我國儲能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商業模式、安全措施、標準體系、人才建設等瓶頸有待加快建設,這都對我們雙方的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尤其是頂尖人才發揮出來的引領作用,才能突破“卡脖子”技術。
劉彥龍強調,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強強聯合,共同發揮各自資源優勢,雙方在“平等互惠、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原則基礎上進行充分協商,加強雙方在儲能產業智庫建設、儲能人才培訓、儲能標準建設、校企合作、科學研究以及國際儲能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落地項目合作。
華北電力大學對外聯絡與合作處處長李寧表示,在雙碳目標和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指引下,儲能技術進步和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華北電力大學從系統角度正在積極推進儲能學科建設,也將為科學家、企業家、協會共同搭建合作開放平臺,聚焦儲能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轉化,共同推進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院長張粒子教授重點介紹了該院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圍繞在能源政策規劃、市場、價格、金融、電力系統經濟調度、電力市場、電價理論和應用、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和電力規劃與投資評價、重大項目評審以及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等方面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她希望雙方充分圍繞雙碳目標,建立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和產業定制化人才培養機制,在產、學、研、用方面實現真正的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儲能產業蓬勃、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加儀式的企業代表、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先進介紹了公司在儲能產業技術積累、成功經驗以及未來戰略規劃與布局,希望通過協會搭臺,校企合作,重點突破儲能技術應用瓶頸和建立儲能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將充分利用當前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協同創新,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高端儲能人才培養,為產業未來發展提供堅強后盾。
王偉化指出此次雙方合作,通過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構建“產學研企會”聯合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探索產學研、校、協、企協調互動新模式,為儲能企業發展、儲能裝備優化升級,也為高;A理論創新實踐,貢獻更大智慧與力量。
據介紹,2019年10月,華北電力大學啟動儲能專業建設和本科生培養規劃工作,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牽頭籌建儲能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明確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儲能方向)本科生培養方案,初步建立了高水平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團隊,確立了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是由電池行業企(事)業單位自愿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于1989年12月成立,原業務主管部門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協會于2015年5月成立了儲能應用分會,儲能分會現有會員單位200余家,專家委員60位。
協議簽署后,雙方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一是開展人才培養。雙方將在優秀學生、骨干教師、工程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人才培養和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等方面加強合作。立足學校及行業發展需求,開展各類教育合作,如雙碳目標下的市場急需人才培養、專業研究生聯合培養以及企業定制化人才培養等。通過舉辦培訓班及各種講座報告形式,共同搭建能源電力行業培訓和宣傳平臺,為行業培養優秀技術人才。
二是加強科學研究。雙方圍繞能源電力系統運行、規劃、政策研究,電力市場、儲能技術等領域,以聯合開展或者委托開展的方式進行專項課題研究。
三是增進學術交流。依托雙方優勢資源,定期舉辦研討會,通過成果交流與研討,促進深度合作、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共同發起和舉辦高端論壇等學術活動,打造行業對話的高端平臺,深度參與儲能各級政府規劃研究,對政策導向、行業發展、技術革新發揮引領作用。
四是行業標準編制。儲能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依托儲能行業的標準工作,雙方積極組織專家參與儲能行業標準的編制、更新;充分調研企業需求,提高行業標準的實際指導性。
五是國際交流。雙方發揮各自渠道優勢,加強國際儲能人才聯合培養、國際技術交流,國際技術引進與合作,國際成果轉化等。
雙方代表簽約
華北電力大學對外聯絡與合作處副處長周華、華北電力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國川教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副秘書長陳永翀、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技術總工侯朝勇、新能源事業部產品總監曾春保、新能源事業部市場總監陳超、新能源產品副總監林鎮煌、中國儲能網總編輯胡學萃等出席了簽字儀式。
作者:胡學萃 來源:中國儲能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