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第十五屆(2021)SNEC全球光伏大會開幕式在上海召開。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本屆SNEC大會執行主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開幕演講上稱,業內共識是,當光伏電價普遍到達0.15/度左右,儲能度電成本為0.2元左右時,中國在能源供給側和用戶側將同時實現轉型替代的一個“拐點”。現在看來,這個“拐點”很有可能在“十四五
6月2日,第十五屆(2021)SNEC全球光伏大會開幕式在上海召開。
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本屆SNEC大會執行主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開幕演講上稱,業內共識是,當光伏電價普遍到達0.15/度左右,儲能度電成本為0.2元左右時,中國在能源供給側和用戶側將同時實現轉型替代的一個“拐點”。現在看來,這個“拐點”很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就將實現。
這是朱共山第15次參加SNEC,中國光伏行業一改此前的“擺攤設點、小打小鬧”。截至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58%的多晶硅、93%的硅片、75%的電池片、73%的組件。
朱共山判斷,“碳中和”的“全球化”將推動光伏產業迎來“黃金三十年發展期”。上述判斷結合能源變革趨勢:未來30年間,電力將是最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形式,而九成以上的電力,將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來供應。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占據50%至70%,甚至更多。“全球光伏裝機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0%以上,總裝機容量將達到現在的20倍以上。當中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現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
在聯合國全球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到2030年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被宣布。根據相關官方數據推算,屆時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將達到1000吉瓦左右。“十四五”期間,中國每年新增裝機也將在80吉瓦左右,累計新增400吉瓦左右。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裝機將在250吉瓦左右,累計新增1000吉瓦以上。
朱共山認為,碳中和正在催生“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到清潔替代過程,“硅能源”的有效利用才剛剛開始:硅普遍存在、性能穩定、提純技術成熟,是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硅的科技創新將從材料端向下延伸,帶動新一輪新能源應用與裝備變革。
未來五至十年被普遍認為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時期,各地政府和企業必須算好“經濟賬”和“生態賬”兩本賬,嚴格遵循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單位GDP能耗強度控制兩大約束性指標。碳資產越來越貴、能耗指標越來越稀缺,作為清潔電力的產出端,光伏行業也需要將自身的碳足跡納入考量。
朱共山表示,按照歐盟委員會產品環境足跡計算方法,光伏上游制造環節占據了光伏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80%到95%。因此光伏科技進步將首先落腳在光伏材料制造方面,從源頭開始降低“碳足跡”。
基于此,朱共山建議,光伏行業也需要“拓寬邊界、鏈式延展”,從“單一行業邏輯”走向“碳中和共生體系”。
生態環境部5月17日發布碳交易的三份管理文件之后,全國碳市場系統聯調測試隨即開啟,6月份或將正式啟動。傳統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等八大行業,水泥、電解鋁等20多個子行業將逐步納入碳市場。光伏將陸續打破邊界約束嵌入石化、化工、儲能、交通、建筑、制氫等其他產業。
“跳出光伏看光伏,決定光伏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產業向內外兩端延伸的鏈接能力。”朱共山表示。
作者: 高歌 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