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埃信華邁的最新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東南亞(SEA)電力市場構成重大影響和挑戰。根據已公布的電力市場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東南亞2021年一季度電力需求仍呈現緩慢回升態勢。報告通過對疫情前的2011年—2019年和疫情期間的2020年—2021年電力需求增長率比較發現,東南亞國家在兩種情景第一季度的平均電力需求
據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埃信華邁的最新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東南亞(SEA)電力市場構成重大影響和挑戰。
根據已公布的電力市場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東南亞2021年一季度電力需求仍呈現緩慢回升態勢。報告通過對疫情前的2011年—2019年和疫情期間的2020年—2021年電力需求增長率比較發現,東南亞國家在兩種情景第一季度的平均電力需求增長率,只有緬甸的電力需求同比增長分別為3.3%和2.8%。雖然與疫情前相比,馬來西亞同比下降2.8%,但與疫情后的情況相比,它也同比增長0.5%。與此同時,新加坡和泰國的電力市場尚未復蘇,與疫情前同比下降0.4%和5.3%;疫情后進一步下降至1.8%和9%。
疫情前,該地區的用電需求每年以6%的速度增長。截至2021年一季度,東南亞電力市場雖然尚未復蘇,但可喜的是,盡管疫情對工業造成嚴重沖擊,總體電力需求減少,但東南亞能源轉型的步伐并未放緩。疫情引起的經濟危機反而加速了從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的轉變,而這再次證明了東南亞國家增強能源市場彈性,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
東南亞電力需求日趨見好
緬甸的電力需求在1月份反彈,與疫情前和疫情后同比增長7.7%和6.4%,表明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強勁復蘇。然而,今年2月初由于政局變動,對電力需求產生了不利影響。截至日前的電力市場數據表明,電力需求受到負面影響,同比下降1%(疫情前)和同比下降0.9%(疫情后)。
馬來西亞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均電力需求與疫情后同比增長0.5%。馬來西亞的電力市場在2021年前兩個月經歷了需求疲軟,同比下降分別為4%和3%,但在3月份反彈至8.6%。這表明電力需求從疫情中開始恢復。然而,電力市場距離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電力需求在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8%,但分月份看,可以看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其中前兩個月,電力需求保持穩定,同比分別下降2.7%和2.1%。2021年3月之后,電力需求同比降幅收窄至0.4%,表明該國電力需求有望復蘇。此外,報告認為,作為東南亞地區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預計電力市場將迅速恢復增長勢頭。
與此同時,泰國的電力市場仍然低迷,2021年第一季度平均電力需求與疫情后同比下降9.5%。由于2021年1月,泰國新一輪疫情暴發,更嚴格的疫情實施控制措施,導致經濟活動放緩。
火電廠主動向清潔生產轉型
東南亞是世界上電力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其多國在發展經濟時都傾向選擇價格低廉的煤炭,這也使得東南亞成為投資者眼中投資煤電的重要市場。截至2020年,有近20吉瓦的新建燃煤發電容量正在建設中,其中大部分位于印度尼西亞、越南和菲律賓。
然而,因為疫情導致的電力需求下降以及因化石燃料市場所受沖擊而引發的融資困難等問題,使得這一趨勢從去年開始有了轉變。2020年全年,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作為煤炭產業偏愛的新興經濟體,取消了原規劃的80%、近45吉瓦的煤電項目——相當于德國的總裝機容量。
報告稱,疫情引發不確定的經濟危機推動了東南亞從化石燃料到清潔能源的轉變,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此舉強烈表明東南亞國家正在努力提高能源市場的彈性并確保更可持續的增長。
印度尼西亞作為最大的火電市場,通過批準在所有現有燃煤電廠安裝反污染洗滌器以及用可再生能源替換所有老化的熱電廠的規定,加大了脫碳力度。
另一方面,越南在去年底公布的2021—2030年電力發展規劃草案(或《第八個電力規劃草案》,以下簡稱“PDP8草案”)中提議快速擴張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并建議取消2011-2020年國家電力發展規劃中的煤炭項目,并將6個煤炭項目推遲到2030年或2035年之后。從現在到2026年,越南將僅繼續開發15個煤炭項目,總容量為18吉瓦,占計劃中列出的所有煤炭項目的60%。
最近,菲律賓政府正在通過不發放許可證來暫停燃煤發電,以取消新的燃煤發電項目。當局還支持在可再生能源推動下從基于化石燃料的技術向更清潔的能源過渡。
作為煤電項目投資的熱點地區,近年來海外投資者對東南亞煤電項目投資也愈發審慎。例如,去年10月,韓國電力公司KEPCO公司宣布未來不再投資燃煤電廠,并將取消兩個煤電項目——菲律賓的Sual2煤電和南非Thabam-etsi煤電項目。今年3月,中國向孟加拉國表示,未來不再考慮投資煤炭開采及燃煤發電站等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
低碳市場舉措積極
2020年下半年,盡管項目延期等影響仍然存在,但隨著東南亞國家相繼實施了新的標準,可再生能源行業得到了穩步復蘇。據估計,東南亞地區光伏、水電、風電的裝機量會繼續穩步增長。而越南憑借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快速增長,成為該地區最耀眼的明星。
報告稱,東南亞地區的氣候變化意識正在增強,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泰國,能源和環境發展部門于3月聯手制定長期戰略,以實現凈零碳排放。印度尼西亞正在完成其第二個氣候政策和國家自主貢獻,并計劃于最近公布。此外,越南最近宣布的PDP8草案第三次修訂繼續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同時逐步減少燃煤電廠。到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合計占全國總量的28%,比之前的修訂版計劃的14%翻一番。根據規劃草案,預計2021—2030年這階段越南電網發展投資需求高達334億美元。
菲律賓的Meralco首次與一家液化天然氣發電廠簽訂了一份為期20年的新電力供應合同,將液化天然氣整合到該國能源結構中的舉措代表著從煤炭發電向天然氣發電的轉變,以彌補該國近年對暫停新建燃煤電廠的負荷差額。
是挑戰也是機遇
電力市場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一直受到疫情的影響,整個2020年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電力需求都出現了下降,緬甸是一個例外,同比增長2.63%。報告結合實際情況認為,緬甸電力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電力發展前景堪憂。
電力需求的波動表明,在后疫情時代,東南亞電力市場出現了彈性復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電力需求已開始復蘇。盡管泰國電力市場前景黯淡,但疫情并未阻礙政府脫碳的努力。
此外,疫情并未減緩東南亞的能源轉型,菲律賓和越南的最新舉措表明,這些國家傾向于在能源結構中使用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多個國家相續發布新聲明反對進一步擴大煤炭產能,可再生能源繼續獲得動力。
綠色和平組織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分析認為,東南亞可再生能源投資潛力達到2050億美元,中國、日本和韓國可以從中受益,成為該地區較少國家最大的能源貸款方。報告中預計,未來十年,東南亞國家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那么這意味著需要大約1251億美元的太陽能投資和481億美元的風能投資。
總體而言,受能源安全問題和低碳市場新機遇的推動,這可能是東南亞地區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原標題:埃信華邁報告稱,東南亞電力市場逐步回暖 疫情并未減緩東南亞能源轉型
作者: 陳克遷 來源:南方電網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