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是全球電力需求增速最快的區域,與此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從2009-2019年,全球83%的碳排放增長來自該地區。因此,實現能源轉型是當務之急,傳統能源企業將面臨新的競爭。伍德麥肯茲預測,2021-2030年間,亞太區域發電投資金額將達到2.4萬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風電與光伏)投資額約占一半,即1.3萬億美元,較上一個十年實現翻番
亞太是全球電力需求增速最快的區域,與此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從2009-2019年,全球83%的碳排放增長來自該地區。因此,實現能源轉型是當務之急,傳統能源企業將面臨新的競爭。
伍德麥肯茲預測,2021-2030年間,亞太區域發電投資金額將達到2.4萬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風電與光伏)投資額約占一半,即1.3萬億美元,較上一個十年實現翻番。相比之下,化石燃料發電投資預計將下降約25%,至每年540億美元。
中國、日本、印度及韓國等國將成為投資高地。預計2021-2030年,亞太區域每年將新增約140GW風電與光伏裝機容量。
02、實現凈零排放需要國際合作
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將需要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投入,用以發展新項目,購置專業設備等。國際性投資銀行及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的參與熱情高漲。中國投資需求巨大,但非中國企業或難涉足本土市場,而日本新興的海上風電行業有望成為海外投資者的重要商機。與此同時,東南亞各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采購規模非常可觀,國際企業有望布局。最后,企業交易和收購的潛力逐步顯現。澳大利亞是成熟且開放的電力市場,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多達70%的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資產成為了潛在的收購目標。
03、中國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市場
僅去年一年,中國風電與光伏產業的投資量增長了50%,達到800億美元,而且后期也將持續增長。我們還看到了諸多企業在氫燃料、電動汽車、儲能電池、超級電網和智能電網等技術方面的大膽布局。盡管國際公司將面臨市場準入及與國內本土企業的激烈競爭的難題,但中國市場的規模如此之大,讓所有企業都想分一杯羹。
中國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2020年,中國近90%的一次能源消費來自化石燃料,投資規模依舊龐大。目前,中國光伏組件價格的上漲為暫時性市場波動,最遲到2022年將再次下降。部分沿海省區最近經歷的電力短缺或將成為加大海上風電投資的催化劑。
04、日本或難以實現2030年減排46%的目標
日本海上風電市場是當前最熱門的投資產業之一。國際性企業與國內本土企業間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及成果。然而,海上風電將繼續有賴于政府補貼;企業電力購買協議仍無法成為主要推力,而保險又將成為一項重大成本支出,帶來不確定性。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再次被重視,是利好因素之一。隨著企業加大實現氣候目標的決心與舉措,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ESG投資的最低預期回報率正在下降。此外,由于日本政府有意將碳價提上政治日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碳價考慮在投資預算之內。
日本若想實現2030年46%的減排目標,需要在各方面加速脫碳,并輔以明確的政策和鼓勵企業加大投資的激勵措施。其中包括擴大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量,2035年停止純汽油汽車銷售,將加氫站增加到1,000個等措施。
05、韓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仍需更多努力
韓國化石燃料發電容量占該國發電總量的份額為62%(全亞太第二低的水平),但其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僅為7%(全亞太第三低的水平)。
韓國電力市場已做好改革準備。政府已經推出了全新政策措施,開放可再生能源企業電力購買協議,推動更激烈的競爭。韓國第9次電力供需基本計劃中制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容量份額達到34%的目標,有望按計劃實現。
此外,關于2030年能否實現12GW海上風電目標的話題也成為探討重點。現階段,韓國僅部署了約100MW海上風電容量。由于缺乏風力資源豐富的淺水海上資源,加速產業發展還需側重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大量的專業技術及開發經驗、簡化當地許可和當地成分要求審查。與日本不同的是,由于韓國本土融資機構占主導地位,外資很難入場布局。
作者: 來源:伍德麥肯茲WoodMac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