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2025年力爭增量配電改革試點用電增量中80%以上由新能源發電供應
河南省發改委8月19日印發《關于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到2025年,力爭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用電增量中80%(含大電網供電)以上由新能源發電供應,建成一批“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示范項目。
大規模消納新能源是電力系統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而增量配電由此被視為解決難題的“良方”。諸多業內人士用“增量配網要活了”肯定了河南發布的新政。對于直接影響增量配電發展的電價和電源兩大因素,業內認為,破其一即可激活增量配網,但目前仍有不小障礙。
拓寬新能源消納途徑
我國于2016年啟動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改革,分五批次共確定459個試點。河南省目前共有增量配網試點30多個,是全國試點最多的省份,配套政策制定領全國之先。例如,河南省2020在全國首次明確增量配電網與省級電網結算的基本電價標準,配電網與省級電網基本電費結算比例暫按60%確定。《通知》明確“到2025年力爭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用電增量中80%(含大電網供電)以上由新能源發電供應”,也是全國首例。
北京鑫諾律師事務所律師展曙光認為,增量配網就近消納新能源可實現多方互贏。“對配電網而言,為探路‘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能源打下了基礎;對新能源來說,拓寬了消納渠道,有利于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對大電網而言,分擔消納壓力的同時,減少投資成本;對用戶來說,減少外購電成本,用電更加清潔。”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告訴記者,“雙碳”目標下需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配網區域中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中的‘源’,就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分布式電源,旨在提高用戶用能服務質量。”
成功案例寥寥無幾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早在2017年發布的《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2019年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就對增量配網接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做出相關規定。展曙光指出,經過近年走訪大量增量配網企業,發現“風光”成功接入增量配網的案例寥寥無幾。
一位增量配網業主向記者透露:“以分布式光伏接入增量配網為例,一般以自發自用為主。除自發自用電量外,可能有多余電量送入大電網,這種情況需大電網相關部門提出認證意見。但大多數增量配網試點接入新能源就‘卡’在這里,更不用說周邊區域‘風光’并網。”
“風光”在增量配網經營區內就近消納是否存在安全問題?重慶市配售電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曦表示:“安全問題與網的大小無關,關鍵在于容量能否與可調節容量相匹配、接入的電能質量問題是否穩定,這些都能通過技術問題解決。”
增量配網有了“電源”會否脫離大電網?上述增量配網業主表示,增量配網接入新能源,不會造成用戶脫離甚至拋棄大電網的局面,反而更加需要與大電網互濟互通。
補貼政策銜接有斷層
記者了解到,即使新能源能順利接入增量配網,也還有補貼問題待解決。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臺今年3月發布的《關于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申報與審核工作有關要求的公告》明確,支持電網企業依托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臺在線受理發電企業申報和初審。
上述增量配網業主告訴記者:“按道理,增量配網與其他電網企業一樣,也按照程序辦理新能源補貼相關手續,但在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臺上,沒有給增量配網企業賬號授予‘補貼目錄初審’權限。換言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若接入增量配電網則無法正常享受補貼,增量配電網就近消納可再生能源的優勢也就無從談起。”
“政策銜接斷層之處在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多次發文明確,增量配網與電網企業享有相同權利,并切實履行相同責任和義務。在國家發改委近期印發的《關于向社會公開征求<售電公司管理辦法(修訂稿)>意見的公告》中,也再次明確‘配網企業享有與電網企業相同的權利,并承擔代付其配電網內使用的可再生能源電量補貼的責任’。可現有政策下,增量配網企業如何獲得可再生能源補貼支付的渠道是個難題。”該業主坦言。
原標題:增量配網力拓新能源消納
作者:趙紫原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