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今天(10月20日)舉行。多位院士專家聚焦碳達峰、碳中和話題,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支招。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在視頻演講時指出,城市副中心碳中和發展不是“短跑運動”,需要精準方案、數字測試和不懈努力。江億院士建議副中心開發空閑屋頂和零星空間發展光伏。副中心應直接按照零碳能源系統目標建
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今天(10月20日)舉行。多位院士專家聚焦碳達峰、碳中和話題,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支招。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在視頻演講時指出,城市副中心碳中和發展不是“短跑運動”,需要精準方案、數字測試和不懈努力。江億院士建議副中心開發空閑屋頂和零星空間發展光伏。
副中心應直接按照零碳能源系統目標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稱,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面向未來的示范城市,不應該先建設、再改造,應該直接按照零碳能源系統的目標建設。“副中心有建成零碳能源的有利條件。”他指出,工業生產能耗高、對能源依賴強,是消費側零碳轉型的難點,而民用建筑、住宅、市政系統相對容易實現。通州新區無工業,主要是商業、辦公和居住,且不存在大量既有系統的改造難題,應該率先示范。
吳志強認為,副中心實現碳中和需要依托智能技術,對國家、區域、城市、家園、建筑等不同層面進行智能治理的長效維護。城市副中心有7級綠化體系,包括環城游憩帶、河道綠廊、城市中心公園、組團中心綠地、城市綠蔭道、街坊口袋公園、建筑垂直綠化。通過構建綠色設計智能平臺,可以對碳匯能力和效果有更加精準的了解。
建議通州在2040年實現電力系統零碳化
江億稱,零碳能源系統包括電氣化、柔性用電、零碳采暖等方面。零碳電力系統面臨季節差問題,水電方面,冬季徑流僅為夏季的40%,光電方面,冬季日照時數不到夏季60%,風電在冬夏之間沒有明顯差別。因此可以保留少量火電,縮短其發電時間,使其發揮補缺作用。同時,冬季火電余熱可回收,解決建筑供熱問題。
在中東部發展分布式風電光電,其屋頂的安裝和維護成本多數情況下低于西部戈壁灘。因此,風電光電應75%在中東部,25%在西部發展,屋頂和零散空地應該是重要的光伏資源,應充分開發利用。
江億稱,目前太陽能(11.040, 0.35, 3.27%)光伏和風力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煤電。通州可以開發空閑屋頂和零星空間發展光伏。同時,可以在壩上、平谷等地建設集中的風電光伏基地,作為副中心的電源基地。利用三河燃煤電廠冬季運行,解決冬季光伏不足的問題。
針對一天內的電力調蓄問題,他認為,電動車電池是可以利用的巨大蓄能資源。私家車由于白天停放在家里和單位,利用率不到10%。可以優化充電功率和充電量,通過智能有序充電,靠電動車資源解決電力日內調峰問題。
他建議,通州在2030年之前,實現供熱系統的改造和燃氣的全替代,2040年實現電力系統的零碳化。
作者: 張璐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