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產品紛紛降價。12月16日晚,光伏板塊龍頭隆基股份在本月第二次全線下調產品價格。在本次報價中,公司M10尺寸由6.2元下調至5.85元,下調幅度為-5.65%;M6尺寸由5.32元下調至5.03元,下調幅度為-5.45%;G1尺寸由5.12元下調至4.83元,下調幅度為-5.66%。11月30日晚間,隆基曾公告產品
近期,光伏產品紛紛降價。
12月16日晚,光伏板塊龍頭隆基股份在本月第二次全線下調產品價格。在本次報價中,公司M10尺寸由6.2元下調至5.85元,下調幅度為-5.65%;M6尺寸由5.32元下調至5.03元,下調幅度為-5.45%;G1尺寸由5.12元下調至4.83元,下調幅度為-5.66%。
11月30日晚間,隆基曾公告產品降價。3天后,另一大硅片巨頭中環股份也跟進宣布下調公司硅片產品價格。對比兩家龍頭硅片廠報價降幅來看,隆基股份的三大硅片產品G1/M6/M10硅片報價分別下調至5.12/5.32/6.2(元/片),較公司10月11日報價分別降價0.41/0.41/0.67(元/片),降幅為7.2%-9.8%;而中環的G1/M6/M10硅片報價分別下降0.52/0.72/0.55(元/片),降幅為6.04%-12.48%。(G1/M6/M10代表158mm、166mm和182mm尺寸的硅片)
隆基和中環作為硅片領域“182mm”和“210mm”兩大陣營的“領頭羊”,此次的降價不僅表面風起云涌,背地里也是暗潮涌動,給光伏全產業鏈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硅片行業的競爭勢必進一步加劇,但資本市場始終是逐利的,硅片降價對個股和板塊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才是投資者最關注的。
在“雙碳”政策的推動下,今年的新能源板塊景氣度高漲,從下表數據可見,光伏板塊在過去的一年中無疑是最閃亮的“星”。
而在兩大光伏巨頭提出硅片降價后的20多天里,光伏板塊進入了深度回調,難道光伏板塊“不香了”?
利空?硅片產能過剩導致倉庫壓貨
市場持有“利空”觀點的一方表示:由于前期硅片價格走高,導致上游生產商新進入者增加,原巨頭為保持市場份額而擴大產能,導致了硅片的產能過剩。數據顯示,2021年新增硅片產能158.2GW,同比增長77.7%;甚至到2022年預計產能增量將超過299GW,達到660GW。
但是從光伏下游裝機數來看,據統計,在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150-170GW,國內新增光伏裝機55-65GW,而預計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180-225GW,國內新增光伏裝機60-75GW。
短期來看,光伏市場上游硅片產能過剩的“隱憂”已悄然而至。很好理解,在上游硅片供給遠大于求的狀況下,硅片通過降價來消化產能和去庫存就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當產能過剩時,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保證產品的市場份額是較為常規的競爭方式。
從光伏產業鏈來看,前期硅片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硅料價格持續保持高位,而且由于硅片行業集中度高,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強,可以將漲價價格壓力向下游光伏裝機端傳導;但由于當前下游光伏裝機需求較弱而且有降低裝機成本的預期,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國電價尚未實現市場化,終端電站價格壓力無法向消費者傳遞,光伏平價并網后,政府補貼減少也使得電站對于價格變動更加敏感,但由于光伏裝機需求并不緊迫且持觀望態度,上游的價格上漲最終不會由光伏終端企業買賬。這樣看,終端光伏裝機的議價能力將有所提高,這也倒逼了產業鏈上游的降價潮。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今年2021年前十個月,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僅為29.31GW,距離預測的目標新增裝機量的最低數僅完成了53.3%。雖然每年年末通常是光伏裝機潮,會有一定增長,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后兩個月完成50%的裝機目標,難度不小。
高庫存、低存貨周轉困局
上游漲價對下游的成本壓力傳導,導致了下游裝機萎靡,而這種傳導很大程度上也逐漸形成了對上游的負反饋。一方面光伏各大環節除硅料外,由于大幅擴產并開足產能生產了大量的產品,同時由于產品價格漲幅太大,而高成本使得光伏終端裝機需求不高,下游不買賬而導致上游庫存高企。
以光伏板塊龍頭隆基股份為例,根據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情況,公司目前存貨價值高達199.51億元,其中以光伏組件為主。同時隆基的存貨周轉率也大幅下降,相比2020年4.62倍,2021年Q3僅有2.82倍;另一光伏龍頭中環股份的存貨周轉率也明顯下降;其他光伏組件頭部公司,如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存貨也大幅增加,分別同比增長112.09%和115.36%,而且存貨周轉率都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由于下游的低預期,導致光伏組件、電池片和硅片公司不得不下調開工率。中游光伏電池廠商面對上游硅片價格的漲價以及下游需求放緩的情況,開工率自去年2020年底開始一路下滑,目前已經跌到歷史最低位的43%,而中游低產能利用率也極大的影響了對上游硅片的采購需求。
前期上游瘋狂的擴產,在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時,光伏硅片公司庫存高企的風險也明顯增加,尤其是當硅料價格開始大幅回落,公司如果沒能及時消化庫存,那么這些公司大概率將面臨大面積的資產減值風險。而在當下需求端難以改善之時,只有通過上游主動采取降價措施才能改變庫存現狀,因此硅片降價出貨也在所難免。
這或許也是當前市場對光伏板塊的普遍偏利空的預期。
光伏板塊誰是贏家?
短期來看,光伏硅片降價是在去庫存、打價格戰,對上市公司個體來講是利空,但是上游野蠻擴產導致下游組件裝機成本高企,上游賺取大量利潤始終將是短期紅利,長期光伏產業鏈降本增效才是必然的發展契機。
而隨著龍頭降價引發的價格戰,一方面利好中下游組件及裝機降本增效,甚至利好并網后的電站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價格戰會使競爭更加集中,短期以龍頭的規模和成本優勢,進一步“肅清”新進的小硅片廠商,增加龍頭企業的市場集中度。
而且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光伏頭部的企業毛利率和凈利率較高,面對中短期價格戰,依然有較可觀的利潤空間。
而且從“光伏茅”隆基股份的收入結構來看,前期“光伏一體化”的確是極具前瞻性,也是隆基降價的底氣;從公司的主營構成來看,公司在2020年光伏組件及電池的營收占比為66.39%,不但遠高于硅片和硅棒的28.42%,而且公司的硅片出貨量共計58.15GW,其中對外銷售僅31.84GW,其余45%的硅片為自用。組件出貨量共計24.53GW,基本97%以上對外銷售,僅0.57GW自用。
現在來看,“龍頭降價”這盤大棋,是利空還是利好,應該不難判斷了。
作者:劉超然 來源:英才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