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廣袤的新能源產業細分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儲能、光伏、風電、水電、氫能這幾大板塊,那么光伏則是其中最亮的星。
國家能源局2022年1月份發布消息稱,我國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約5300萬千瓦,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7年穩居全球
國家能源局2022年1月份發布消息稱,我國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約5300萬千瓦,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7年穩居全球首位。
光伏三劍客開拓東南亞市場
我國光伏企業海外淘金,碩果累累的戰績,反映在財報上那就是在總營收中的比重已經大于國內。簡而言之,海外市場才是重頭戲。
2021 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的單晶硅片出貨量為38.36GW,其中對外銷售 18.76GW,單晶組件出貨量為17.01GW,其中對外銷售 16.60GW。
2021上半年,隆基股份光伏產品在境外的收入為171億元,在境內的收入為170億元。
晶澳科技2021上半年在境外的收入為100.9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62.31%。
晶科能源海外市場的戰績則更加明顯,其海外銷售額約占總營收的比重則高達80%。
光伏大軍在拓展全球市場過程中有個共性,那就是都選擇在東南亞這個不起眼的地區作為根據地。這是為啥?
歸根結底,國產光伏產業的崛起讓美國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的貿易限制措施,這可以追溯到2011年11月。
彼時,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對產自我國大陸的太陽能電池,不論是否部分或全部組裝成組件、層壓板、電池板或其他產品(不包括硅片)進行“雙反”調查,所謂的雙反,即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美國于2012年10月作出終裁,認定從我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裁定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2014年1月,美國又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了第二次“雙反”調查,并將調查范圍擴大至我國臺灣地區;2018年1月,美國通過“201法案”,宣布對全球光伏產品征收為期四年的保障措施關稅,首年稅率30%,每年下降5%;2018年6月我國光伏產品(電池、組件和逆變器)被列入征稅清單。
在美國雙反調查過程中,對我國組件廠商而言困難重重。但大部分光伏廠商急中生智,快速海外布局生產基地,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雙反受限影響,他們把目光不約而同的朝向了近鄰東南亞。
東南亞可以說是光伏大軍的根據地,是銷往美國的“跳板”,起著中轉站的角色,加之當地的勞動力低廉,又可以節約成本。因此,在光伏關稅、低廉成本等優勢下,東南亞成為不少光伏企業進軍海外的第一站。
馬來西亞是我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安營扎寨的重要之地。
晶科能源在2015年5月就完成了馬來西亞的當地建廠和投產,也是較早完成當地布局的我國光伏廠商,該生產基地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年產能已分別達到3GW和2.5GW,年產值達6000萬美元。
現階段,晶科能源在馬來西亞擁有三個生產型企業,分別涵蓋組件和電池片的生產與銷售,這樣做直接規避了貿易壁壘中所提到的“海外只是組件加工地”的指責。
事實上,晶科海外建廠也一直秉持著一體化生產(組件+電池)的理念。在美國和越南,公司也分別有組件,硅片及電池片+組件的生產與銷售基地。從目前來看,晶科是我國組件廠商中海外布局生產基地最多的公司之一。
就銷售業務而言,目前晶科擁有12家海外銷售子公司,分別為阿拉伯、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日本、印度、韓國、越南、美國和丹麥。其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組建本地專業化銷售團隊,組件產品已服務了全球16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客戶。
晶科能源全球出貨量目前累計已經突破100GW。北美地區、亞太地區、歐洲地區在晶科能源2021年上半年營收的占比分別是34.12%、28%和21.79%。
就在晶科能源奔赴馬來西亞建廠后的第二年2016年2月,隆基股份也開始向東南亞挺進步伐,隆基股份的出海策略采取“收購+投資建廠”兩條腿走路。
2016年,隆基股份向SunEdison收購馬來西亞古晉的硅片廠,該工廠在當年7月份正式動工,彼時擁有600MW單晶電池、300MW單晶硅、600MW單晶組件產能,為打開局面,隆基股份在馬來西亞前前后后的投資了16億元人民幣。
2017年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馬來西亞首相出席本次論壇,并會見了隆基股份的總裁李振國,二者關系升溫。
2019年6月,隆基股份公告稱,公司擬斥資9.57億元人民幣在馬來西亞古晉市投資建設年產1.25GW單晶電池項目,以進一步提升海外高效電池產能。
截止2020年,隆基股份表示在馬來西亞擁有3GW左右電池產能。
進軍越南,對隆基股份而言,相當于馬來西亞的一次產能的補充,為海外出口多開一扇門。
2020年,隆基股份收購寧波宜則,該公司在越南擁有光伏電池年產能超3GW,光伏組件年產能超7GW,此次收購主要還是為了海外擴張,主要為了出口,同時增加電池片產能。
而且,越南和韓國、日本、歐盟、我國、亞歐經濟體等多數地區都簽有商貿協定,從關稅角度來看,越南已經形成了相對龐大并且成熟的自由商貿體系。
在美、印等國的加征關稅下,越南作為光伏關稅豁免的第三地,擁有低廉的人力、電價等生產成本,在全球光伏市場上進行光伏產品進出口優勢明顯。
此外,越南正在引領東南亞光伏市場,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已經位居地區首位。晶澳科技就相中了越南這片肥沃的土壤。
晶澳科技目前已在海外設立了13個銷售公司,銷售服務網絡遍布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生產基地包括馬來西亞、越南2個海外國家。
晶澳科技先后為規模為48MW的越南首個PERC光伏電站、越南油汀500MW光伏電站、越南SON MY 52.5MW光伏電站、越南富安華會257MW光伏項目、越南Bac1&2期256MW項目等重點光伏項目供應了光伏組件。
2020年12月26日,由晶澳科技供貨全部高效單晶PERC組件的東南亞最大單體光伏電站——越南祿寧550MW光伏項目順利完成全容量并網。晶澳科技在越南擁有1.5GW硅片、1.5GW組件的產能。
晶澳科技如今在越南已經站穩腳跟,在越南市場2020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
2022年2月8日,晶澳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其在越南有1.5 GW硅片、3.5 GW組件產能,尚有3.5GW的電池產能處于建設階段,預計2022年上半年投產;在馬來西亞有1.5 GW的電池產能。
02
阻力尚在,任重道遠
眼見我國光伏廠商跑馬圈地,賺的盆滿缽,自然就有人眼紅了。
近日,據報道,美國商務部稱將調查我國太陽能生產商是否通過在4個東南亞國家開展業務來規避太陽能關稅。
美當地時間3月8日,總部位于加州圣何塞的太陽能組件商Auxin Sola奧克辛公司向美國商務部指控,我國太陽能組件制造商通過將太陽能電池片運輸到東南亞,完成組件封裝,以規避反傾銷和反補貼(AD/CV)關稅。
奧克辛公司在請愿書中提及多家我國光伏企業,包括晶科能源、隆基股份、阿特斯太陽能、天合光能等。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國約80%的光伏組件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奧克辛在請愿書中強調:“目前,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進口的光伏組件將繼續降低國內生產商定價和競爭力,并限制了奧克辛公司再投資和擴大生產的能力。”
據悉,調查啟動后,將在150天內作出初步裁定。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尚未就案情作出任何決定,目前不會征收額外關稅,將進行“公開透明的調查”。
但如果美國商務部證實了上述指控,未來或將太陽能關稅擴大至東南亞范圍,并追溯至調查啟動之時。
美國太陽能行業貿易組織對此給出反對意見,其認為,僅僅是決定調查,就足以阻礙太陽能項目繼續進行,損害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的進展。
有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隆基股份董秘辦,對方表示,目前事件仍停留在媒體報道層面,暫無法判斷具體影響。
國信證券預計,上述消息在短期內將對美國進口東南亞產光伏組件的節奏有一定擾動,組件生產商和美國進口商、電站投資商都將重新評估事件影響,一些合同條款或需要重新談判。
這項調查的結果可能導致美國對在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經營的我國企業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征收高額關稅。
“我們的電站在20多個國家布局,這種業務布局,就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可以減少比較大的風險,單體國家的能源政策變動,對我們的收入和財務狀況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币灿幸恍⿵S商不會因此而擔憂。
2021年11月3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的銷售區域布局全球,不會對美國單一市場產生重大依賴。公司已建立了相關產品的追溯性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能夠提供相關產品的可追溯證據,以證明本次美國海關暫扣組件產品所采用的硅原料符合美國政府的監管要求。
我國光伏產業出海之阻力尚在,任重道遠,遠征星辰大海,難免遇到驚濤駭浪與荊棘坎坷。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是困難鑄就了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