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能日新電力交易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并網比例的不斷提高,新能源將加速成為電力市場交易的主力,而難以精確預測量價已成為新能源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共同痛點。“目前,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需要用市場手段和價格機制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
今年1月2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
近日,國能日新電力交易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并網比例的不斷提高,新能源將加速成為電力市場交易的主力,而難以精確預測量價已成為新能源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共同痛點。“目前,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需要用市場手段和價格機制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
今年1月2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適應新型電力系統要求,國家市場與省(區、市)/區域市場聯合運行,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2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支持具備條件的新能源現貨試點不間斷運行,盡快形成長期穩定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
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隨著近年來相關政策加碼,新能源在電力市場中的作用凸顯,未來新能源發電參與市場化交易將越來越需要預測平臺輔助提高其“量價”精度,并配合電力市場電價及電量波動,匹配最優出力模型,從而提升盈利水平。
新能源將成主力交易電能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的新能源參與到電力市場化交易中。如寧夏、陜西、內蒙古等陸續出臺政策,明確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特別是“保障收購小時數”之外的電量基本通過市場交易消納。青海、云南等地的新能源發電已經全部市場化,新疆、甘肅、寧夏等地市場化的比例也超過了50%。
目前來看,第一批電力現貨試點均已啟動長周期試結算,山東、山西、甘肅等省區新能源發電主體得以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從運行情況看,山東新能源發電進入市場后,度電均價均低于394.9元/兆瓦時的標桿電價;山西新能源發電,尤其是光伏電站多個月份度電價格不足150元/兆瓦時,遠低于332元/兆瓦時的標桿電價。
新能源電力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新型清潔能源,新能源未來參與市場化電力交易非常具有競爭力。上述國能日新電力交易專家強調,“參與電力交易,科學制定交易策略是關鍵,需要規范、科學的統計分析,讓交易量價更加精準、客觀。”下一步,新能源發電將全面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也將作為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完善,以及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主力電能。
精確預測量價是必備條件
精準的預測是新能源發電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基礎,決定了新能源發電空間的安排、參與市場交易的能力,以及交易策略制定的科學性,是影響新能源利用率和企業收益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發電由于出力的間歇性及隨機性,發電計劃無法在市場交易下精準執行,導致其在電力市場中存在短板。“從目前試運行的結算結果來看,新能源面臨中長期偏差電量考核及簽約比例限制、現貨市場的超額獲利回收懲罰、超發電量低價結算、不平衡資金池的分攤等市場懲罰機制,導致新能源在市場機制下度電均價整體下降,特別是在電力現貨市場條件下,新能源的‘量價’風險明顯加大。”上述國能日新電力交易專家指出。
對此,該專家建議,發電企業要提高發電預測能力,來制定發電計劃,提升參與市場交易的能力。同時,可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交易輔助決策信息化平臺,實現電力交易計劃制定、過程跟蹤、結果分析一體化,科學統計分析與決策。
另有業內專家指出,為加強電力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的銜接,現階段,多地電力市場已從中長期電量交易逐步過渡到中長期帶曲線交易,且增加了交易靈活性。新能源發電企業需結合自身生產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確定年度、月度等各個交易周期的交易電量比例,將保底電量以較高價格鎖定,并結合月內旬、滾動交易等,再根據臨近市場價格預測及時調整合約曲線,以接近實際發電曲線,調整持倉量,且通過現貨市場調整,達到最優結算電費。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指出,要解決新能源電力的間歇性難題,需要在并網時進行預測,“一方面,新能源發電需要配備儲能。另一方面,新能源電量和電價預測需要智能化設備。”
智能化預測與交易平臺前景可期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指出,為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提供預測與交易的平臺,需要結合天氣預報來提高其預測精度,同時,配合電力市場不同的電價預測及電量需求波動,匹配出最好的出力及策略模型,為用戶提供利益最大化方案。
以國能日新為例,作為為新能源電力市場主體提供交易輔助服務的專業企業,其預測平臺可基于對服務客戶所在地次日的平均風速、輻照度的預測,提供對應區域的資源情況預測分析;對重點風電、光伏裝機較大區域進行包括限電、供需、價格在內的預測服務,為交易申報提供指導,為發電企業降本增效。
上述國能日新電力交易專家表示,適應新能源出力波動性的特點,高頻次、滾動的電力中長期交易未來將會更好地與現貨市場銜接。隨著電力市場趨于完善,以及新能源的全面參與,未來綠電交易、碳交易、分布式新能源以及新能源配儲能電站等都將是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趨勢,預測平臺也更需要統籌考慮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收益。
“國能日新將繼續深耕預測技術,提升在現貨市場中的短期預測精度,突破中長期預測技術,并結合新能源發電特性,提供交易輔助支持。在新能源配儲后,也將結合預測技術、電力交易技術、儲能充放電特性,突破核心算法。”國能日新相關負責人表示。
“未來,全國將建立起統一的電力市場,新能源企業要提前做好進入交易市場的準備。例如,交易與儲能的結合,交易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科學參與市場化交易等。同時,隨著電力市場趨于完善,以及綠電交易、碳交易市場的逐步成熟,新能源參與交易除具電力價值外,還具有環境價值,新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更需要結合綠電交易機制與綠色證書制度等配套政策,整體考慮新能源企業的經濟收益。”上述國能日新相關負責人說。
作者:楊曉冉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