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電源側共享儲能布局指導方案(暫行)
近年來,新能源發展迎來新一輪躍升式發展期,新能源消納和電網調峰壓力日益凸顯,為應對由此帶來的挑戰,新能源配建儲能逐步成為新能源開發的普遍要求,采用共享儲能模式是促進新能源配建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科學布局全省電源側共享儲能項目,依據相關政策及《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規劃》,制定本指導方案。
一、布局目標
自2021年以來,我省已批復明確要求配套儲能的新能源項目裝機規模約5000萬千瓦,配套儲能總規模約700萬千瓦。考慮到土地、并網、投資、運行等因素,按照集約化、共享化原則,通過統籌設計、科學布局,規劃到“十四五”末,在全省23個重點縣區,新建共享儲能電站27個,建設規模約500萬千瓦。
二、布局原則
堅持儲能跟著項目走,儲能跟著需求走,促進儲能與新能源有機融合、協調發展;強化引導,理性推進,因地制宜探索靈活多樣的商業模式,建立健全由源網荷共擔的儲能發展機制;以安全有效為前提開展試點示范,建立健全儲能技術、安全標準、檢測認證體系,明確新型儲能安全要求,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地方政府安全指導和監管力度,確保新型儲能項目健康安全發展。
三、布局條件
(一)服務新能源消納。新能源配套共享儲能圍繞新能源集中開發地區,解決新能源配套儲能分布零散、規模較小、占地較多、運行效率低、安全性差等問題,顯著提升項目效益,有效服務新能源消納、滿足新能源并網需求。
(二)節約土地等資源。對重點縣區新能源分布情況進行充分摸底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縣區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情況,按照節約土地、減少投資的總體要求,整合全縣新能源配套儲能建設需求,在新能源周邊謀劃布局共享儲能站址。
(三)銜接并網接入條件。請共享儲能建設企業主動與電網公司溝通協調,充分銜接相關縣區電網規劃,統籌兼顧并網條件,優化選址方案,確保共享儲能項目有效落實。
四、布局方案
(一)I類縣區布局。按照集約化、共享化要求布局共享儲能項目。經對全省新能源裝機規模及配套儲能建設需求測算,I類縣區共3個,包括尚義、圍場、豐寧,每個縣區可布局2—3個共享儲能電站,每座儲能電站建設規模不低于10萬千瓦、不高于30萬千瓦(見表圖)。其余按配套儲能單獨建設。
(二)II類縣區布局。經測算,II類縣區20個,包括赤城、陽原、懷安、承德、平泉、阜平、曲陽、唐縣、淶源、井陘、新樂、平山、贊皇、故城、深州、沙河、威縣、寧晉、武安、涉縣,每個縣區可布局1個共享儲能電站,每座儲能電站建設規模不低于10萬千瓦、不高于30萬千瓦(見表圖)。其余按配套儲能單獨建設。
(三)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儲能布局。結合政策和實際需求,對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配建共享儲能的布局由相關市納入規劃并指導推進。
(四)后續新能源配建儲能布局。今后省級新批復的新能源配建儲能建設規模,各市可自行確定重點縣區類別,參照本布局方案適時增加共享儲能項目,并納入市布局規劃。
全省共享儲能布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