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將主要用于驅動車輛,但也可家用,目前將氫能用于工業規模發電燃料的可行性是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研究熱點。全球有不少國家已制定將氫能納入能源組合的路線圖,但要真正實現這一點任重道遠。這些國家中,一部分已是主要的氫氣生產國,如加拿大、中國和日本,它們目前關注的是如何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氫氣;還有一部分國家,如法國、德
氫能將主要用于驅動車輛,但也可家用,目前將氫能用于工業規模發電燃料的可行性是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研究熱點。全球有不少國家已制定將氫能納入能源組合的路線圖,但要真正實現這一點任重道遠。這些國家中,一部分已是主要的氫氣生產國,如加拿大、中國和日本,它們目前關注的是如何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氫氣;還有一部分國家,如法國、德國和荷蘭,正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綠氫的有機結合方式。
在投資非洲氫能的歐洲國家中,德國最積極,其計劃2045年成為全球領先的清潔氫國家,在可再生能源資源更豐富的其他國家開展氫能項目成為德國實現計劃目標的重要一環。早在2020年,德國就與突尼斯簽署了突尼斯—德國綠氫聯盟協議。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突尼斯從德國獲得了3100萬歐元(約合2.19億元人民幣)用于氫氣生產試點和技術研究、設施建設,以及相關制度和監管框架的建立。但由于北非與南歐國家之間聯系更緊密,德國將目光更多轉向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多家機構的研究也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如果能高效挖掘其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潛力,有可能在未來兩三年成為最大的能源出口國。
不同國家政策不同
南非和納米比亞是德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主要的氫能投資國,而南非又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首個建設綠氫產業的國家。2021年10月,南非政府與南非沙索公司正式達成協議,對位于北開普省諾羅思港鎮的Boegoebaai綠氫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如果一切順利,該地區將向成為綠氫中心的目標前進。針對包括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在內的國家都有意進口南非氫氣的情況,南非政府將國家發展計劃與能源、水和交通領域可持續基建發展相結合,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氫社會路線圖,計劃2050年退出燃煤發電領域。
納米比亞也對發展氫能興趣濃厚。2021年11月,納米比亞政府在一個國家公園啟動了價值94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招標,旨在推動綠氫生產。
除了主動向南非提供1250萬歐元的啟動資金用于氫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德國還將提供2750萬歐元助力南非建立氫能項目管理框架和開展技術培訓。此外,德國將向納米比亞提供4000萬歐元用于推動該國綠氫生產,以換取在優惠價格下的穩定氫能供應。
對撒哈南以南的油氣資源國,德國也有布局,并將安哥拉和尼日利亞視為潛在的綠氫中心加以關注。2020年2月,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對安哥拉進行正式國事訪問期間討論了該國的綠氫潛力。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隨后表示,考慮到安哥拉的石油產量下降和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氫能將是該國未來的發展方向。2021年11月,安哥拉與德國建筑工程公司Gauff集團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將在安哥拉修建綠氫工廠。
德國政府2020年就向尼日利亞承諾,將為其提供氫能技術支持,2021年11月,又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開設氫能辦事處。此外,德國還打算擴大其非洲戰略,對包括貝寧、布基納法索、佛得角、科特迪瓦、岡比亞、加納、馬里、塞內加爾和多哥等國家的氫能發展都表示了興趣。尼日利亞的油氣資源使其在眾多的非洲國家中更易獲得德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雖然綠氫是開展氫能項目的最終目標,但對于安哥拉和尼日利亞這樣的油氣資源國而言,選擇藍氫進行過渡將更合理。德國顯然對此有所認識,已有經驗表明,綠氫成本總體上仍然較高,且非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有限,實現將撒哈拉以南國家打造成為全球綠氫出口中心的愿景還不太現實,油氣資源國優先利用天然氣資源生產藍氫顯然更實際。
普遍面臨成本挑戰
綠氫制取成本很高。規模化是降低綠氫成本的途徑之一,但從日本和加拿大大型綠氫項目的運行經驗來看,短期內,綠氫取代其他能源形式成為主要燃料還不具現實性,其高昂的成本也對手頭并不寬裕的非洲政府提出了挑戰。
非洲可再生能源潛力雖大,但極易受到干旱和洪水的影響,且在不少非洲國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的電力僅有不到1%來自可再生能源,納米比亞和南非的太陽能發電和風電也僅分別占其電力組合的2%和6.6%。
此外,安哥拉和尼日利亞仍缺乏針對特定行業的監管框架,無法吸引投資者,德國目前也未明確承諾將向這兩個國家提供類似于其向南非和納米比亞提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凡此種種,都需要時間和資本加以改進。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三年,南非和納米比亞將受益于德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在綠氫產業發展方面取得進展。
南非可能成為首個生產出口氫能的國家。迄今為止,南非相比納米比亞進展更明顯,其擁有較成熟的資本市場,可為基礎設施項目籌集國內資金,而這一優勢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 來源:中國石化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