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爭多年的光伏逆變器全球榜首之爭,有了新的劇本。
根據調研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排行榜,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300274.SZ)、華為、錦浪科技(300763.SZ)問鼎世界前三。
這份榜單帶來了兩處巨大的變化。一處是,以錦浪科技、古瑞瓦特等為代表的國內逆變器企業勢頭正猛。另一
紛爭多年的光伏逆變器全球榜首之爭,有了新的劇本。
根據調研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排行榜,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300274.SZ)、華為、錦浪科技(300763.SZ)問鼎世界前三。
這份榜單帶來了兩處巨大的變化。一處是,以錦浪科技、古瑞瓦特等為代表的國內逆變器企業勢頭正猛。另一處則是,陽光電源在這份榜單上自2015年后首次重新躋身頭名。
鑒于IHS在行業的影響力,這份榜單自發布之后所引發的討論不斷。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當我們重點關注陽光電源、華為誰是逆變器老大的話題時,其他的一、二線逆變器廠商也在完成蛻變,掀起了一場光伏逆變器行業競爭格局的大洗牌。
光伏逆變器江湖從不缺故事。排名之爭延續多年,各梯隊廠商也在碳中和的機遇下奔赴資本市場,上演一幕幕翻身戲碼。
陽光電源這次登上了榜首
IHS Markit的排行榜,將2021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王”的位子,給了陽光電源。
這份榜單并沒有給出每家光伏逆變器公司具體的出貨量數據。較為明顯的數據化描述是,6家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進入全球前11大公司,且這11家公司合計市場份額約54%。而在2021年,全球逆變器的總出貨量約218.5GW。
在IHS Markit的逆變器排行榜上,華為自2015年至2020年,始終位列榜單第一的位置。雖然在國內光伏逆變器行業內,陽光電源的起步要早于華為,但是這位后來者自2012年注冊公司、2013年推出首款逆變器產品后,勢頭兇猛——2014年市場份額躋身全球前五,2015年開始“霸榜”首位。
華為的快速崛起,自然引起國內老牌光伏逆變器廠商的重視。這其中,陽光電源將其視作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這種競爭既體現在出貨量的比拼上,又體現在誰才是第一的口水仗上。
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當華為連續登頂IHS Markit的逆變器排行榜時,在業內的另一份年度全球光伏電站20強的排行榜上,陽光電源與華為在逆變器子榜上的排位大戰同樣激烈。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統計,自2016年至2021年度榜單上,華為在該榜單上同樣位列榜首。只不過,在今年6月份新近發布的最新榜單上,逆變器榜單更名,僅統計為已上市的逆變器企業,華為排名由此消失。
“這是一次可以消除爭議的改變。”一位連續多年關注該榜單的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般情況下數據都是有企業自行申報,一些已上市的公司因為信批要求,數據造假的可能性較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以2021年度出貨量為例,陽光電源在2021年度報告中稱,光伏逆變器全球發貨量47GW,其中國內18GW,海外29GW,出貨量全球市占率30%以上。但華為光伏軍團4月28日書面回復有關媒體時稱,“2021年華為智能光伏逆變器全球發貨超過52GW,儲能系統全球發貨超過2GWh。”
事實上,即便當華為持續多年在IHS Markit的逆變器排行榜上排名第一,陽光電源在其定期報中也毫不退讓。
例如,在2020年度報告中,陽光電源如此描述,“2015年起出貨量首次超越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發貨量第一的SMA公司,成為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最大的公司,國內市占率30%左右,連續多年保持第一,國外市占率15%左右。”
“每年各大公司關注榜單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自身的行業地位得到背書。”前述企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些榜單自帶“廣告”效果,只不過在誰是第一的競爭中,“近些年來的確有些變味了。”
資本炒作新高地
在上周,A股光伏板塊整體市值沖上3.3萬億,刷新歷史新高。一方面,龍頭公司股價持續上漲;另一方面,光伏上市公司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過去半年,僅科創板便新增兩家光伏逆變器公司——禾邁股份(688032.SH)和昱能科技(688348.SH),剛一上市就賺足眼球。
2021年12月7日,禾邁股份登陸科創板,發行價557.80元/股,是目前A股科創板發行價最高的一只新股。
超高的發行價,意味著資本對其關注度的火熱。
禾邁股份此前的招股說明書曾表示,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58億元。而從詢價情況看,共有385個投資者管理的7760個配售對象參與詢價,實際募得55.78億元,超募了50.2億元。
然而,超募的禾邁股份似乎并未做好如何活用資本的準備。在掛牌首日晚間,該公司便發布公告稱計劃用暫時閑置募集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投資產品,規模最高不超過45億。該公告一出,彼時成為資本市場的談資。
不過,超募資金用于理財并沒有讓光伏逆變器概念股的熱度降溫,在后續的IPO中,資本市場仍愿為逆變器概念“買單”。
于是,今年6月份上市的昱能科技,成為新晉的資本寵兒。
該公司的上市發行公告顯示,其計劃發行2000萬股,發行價格為163元/股,發行市盈率135.20倍。按發行價和新股發行數量預計募集資金32.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30.37億元,是計劃募資額的5.5倍。
6月8日,昱能科技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盤中漲幅接近90%,一時風光無限。此后的幾個交易日,昱能科技繼續震蕩走高,繼上市首日大漲70%后,股價漲幅累計超25%。同時,其也早早披露了中報預告,上半年預計凈利潤約1.15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長216%至243%。
光伏逆變器游走于資本的風口浪尖,伴隨而來的是上市公司的股價翻涌。
國內微型逆變器“雙雄”禾邁股份和昱能科技在A股的表現的確堪稱惹眼——截至6月27日收盤,禾邁股份和昱能科技復權后的股價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更早前,這一賽道甚至誕生了“十倍牛股”的陽光電源,其最高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元。
如今,在“兩超多強”的局面下,中國光伏逆變器的各級梯隊在全球出貨量的排行榜上已經蓄力突圍。在洗牌戰中,中國光伏逆變器上市公司來勢洶洶。
與此同時,在資本的“誘惑”下,國內逆變器概念股的上市隊伍還在擴大——繼6月16日,首航新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得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發審委受理后,6月24日,古瑞瓦特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吹起了主板上市的沖鋒號。
作者:曹恩惠費心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