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022年6月末,全國行程碼都摘了星。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家電市場起起伏伏,像極了折損使用壽命的壓縮機,但家電企業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反而加快了沖向光伏新能源領域的步伐,像極了光伏直流電,連逆變器都不需要,闖入新的世界。
然而,在全球碳中和政策實施和俄烏大戰的刺激下,這個預測將擁有萬億元規模的
時間來到2022年6月末,全國行程碼都摘了星。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家電市場起起伏伏,像極了折損使用壽命的壓縮機,但家電企業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反而加快了沖向光伏新能源領域的步伐,像極了光伏直流電,連逆變器都不需要,闖入新的世界。
然而,在全球碳中和政策實施和俄烏大戰的刺激下,這個預測將擁有萬億元規模的光伏市場,對家電企業來說真的是一路坦途?我們試著通過幾家主流家電企業開拓光伏產業的路徑,探討3個問題。
戶用光伏市場會是“紅海”嗎?
幾年前,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制定了年營收超過千億元的轉型大計,新能源業務的加入成為重要的一環。面對光伏產業復雜的市場結構,創維經過幾年考察,決定把與創維此前的零售模式和渠道布局最接近的分布式光伏作為創維光伏創業初期的主營業務。創維計劃以戶用光伏為開端,逐步開拓工商業光伏、用電側綜合智慧能源管理等業務,逐步進入用電側清潔能源互聯網行業。
創維的選擇乘上了戶用光伏騰飛的“東風”。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54.88GW,同比增長13.86%。其中,全國新增戶用光伏裝機量為21.6GW,同比增長113%,連續3年實現約翻番增長。戶用光伏已經成為中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借著戶用光伏高速增長的態勢,創維在光伏業務上進展顯著。創維集團2021年財報顯示,2021年創維集團新能源業務收入達到41.0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43.3%。創維集團方面表示,創維以戶用光伏為開端,2021年集團在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總量規模上躍居行業龍頭地位,超過6萬戶家庭戶用光伏電站已實現運營且并網發電。
事實上,2022年分布式光伏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態勢仍在繼續。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在疫情的嚴重影響下,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13.21GW,同比增長 148%。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已經高達67.15%,新增戶用光伏裝機量為2.57GW,同比增長101%。
最接近家電銷售形態的戶用光伏銷量激增的態勢,毫無意外地引發包括tcl、康佳等家電企業進一步發力分布式光伏的市場競爭。但超高速“野蠻生長”的戶用光伏,也因此在企業側出現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利潤越做越低的“紅海”市場隱隱浮現,同時在用戶側也存在健康發展的隱患。
比如,在用戶一側,戶用光伏電站的建設投資此前基本由村鎮銀行貸款而來。近期被河南村鎮銀行坑慘的儲戶還沒有討回公道,各地村鎮銀行的貸款信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甚至有的地方用戶已經反映,出現了“當地村鎮銀行給光伏電站的貸款收益都被中間商吃掉,居民自身無法獲得收益”的情況。
對于亂象,創維給出了解決方案:創維光伏推出22年經營性租賃模式,用戶以租賃設備的方式,在自家屋頂建設光伏電站,電站發的電賣給電網。在租賃期內,設備由華夏金租提供,用戶按比例獲取保底收益。租賃期后,電站發電的全部收益歸用戶所有。安裝首年,用戶可以獲贈創維彩電、冰箱、洗衣機、廚電、生活電器等智能家電。
加入光伏產業鏈上游,等于擁有核心競爭力?
剛剛全面進入戶用光伏市場的TCL和康佳,事實上都在近兩年通過收購等方式先期進入了光伏產業鏈的上游領域。
不得不佩服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的眼光,2020年TCL收購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中環股份,2021年中環股份已經成長為光伏大尺寸單晶硅的重要供應商,股票收益直線上升,2022年又在內蒙古開建全球最集中的、規模效益最好的光伏新能源材料基地。該基地的建設內容包括年產能合計約為12萬噸的高純多晶硅項目、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和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
作為光伏產業的最上游,硅料是太陽能電池生產工藝的核心物料。硅片作為產業鏈上游的末端,是光伏產品的起點,與其他輔材組合為太陽能電池板,成為光伏系統最小且有效的發電單位。TCL在控股中環股份之后,中環股份受益于光伏硅片市場需求和硅料價格雙雙上行,股價從2020年的25元直奔2022年的58元;2021年,中環股份營收同比暴增115.7%,歸母凈利潤同比暴增270.03%;2022年第一季度,中環股份營收繼續同比猛增79.13%,歸母凈利潤繼續同比猛增142.08%。2022年6月,中環股份干脆更名為TCL中環。與此同時,TCL開始全面向光伏產業下游延伸,開啟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全國市場拓展。
與TCL路徑相似,作為黑電傳統品牌,康佳也先從光伏上游入手。除了TCL深度參與的硅片和半導體材料之外,光伏產品還需要一系列非硅輔材相配合。輔材中光伏玻璃用作光伏組件的封裝面板,對光伏組件的壽命和長期的發電效率發揮核心作用。康佳的入局正是從光伏玻璃開始的。
2021年初,康佳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進軍新能源光伏玻璃生產。2021年12月,該公司年產量為1500萬平方米的光伏玻璃一期項目已處于投產階段,正在積極提升產品良率和品質。僅過半年,康佳就將光伏產業布局從玻璃擴展到設備組件逆變器,通過與杭州禾邁成立合資公司,不僅從光伏輔材進入組件領域,還向分布式光伏電站領域大踏步邁進。
從2020年TCL控股中環,到2022年康佳合資禾邁,前后只有兩年的時間,兩大曾經的彩電巨頭就在光伏上游展開了全面的大規模擴產,并大踏步進入光伏電站市場發展。業界不免擔憂,這樣的布局穩嗎?
事實上,雖然全球光伏產業前景廣闊,但當前光伏各個環節產能都在快速擴張。在光伏現有各個技術環節的門檻并不太高的情況下,極速擴產正成為企業形成規模門檻的戰略。但TCL和康佳進軍的硅料、硅片和玻璃環節,擴產周期長、生產彈性低,行業一旦因政策等原因出現波動,極易造成擴產周期不匹配,出現供需失衡。
換句話說,當光伏上游也如家電產業一般“上規模,拼刺刀”的時候,布局上游搶占光伏行業的路徑,能不能有核心競爭力來保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光儲一體,要等待的太多?
2021年9月,格力電器斥資18.3億元收購銀隆30.47%的控股權后,業界一度認為董明珠是要將造新能源車這條路走到底,但事實證明,收購銀隆并將之更名為格力鈦之后,格力電器真正的意愿,是將銀隆的鈦酸鋰電池儲能技術全面擴大應用,并結合光伏電站、光伏空調、直流直驅技術,打造新一代的光伏儲能體系。
2022年4月,格力鈦的鈦酸鋰電池專利獲得專利金獎,格力新能源化學儲能技術得到驗證,同時格力花費了十年打造的“零碳源”空調系統得到全球產業界的高度重視。以光伏空調為起點,新能源電器能源互聯網系統產品為方向的光伏產業路徑,在家電產業獨一無二。
早年間曾打造太陽能空調,5年前收購合康新能進入新能源化學儲能市場的美的集團,也在陸續的并購及合作中展現出光伏、儲能一體化的戰略路徑。在2022年5月舉行的德國慕尼黑國際電池儲能與智慧能源博覽會(EES Europe 2022)上,合康新能展示了面向家庭應用場景的戶用儲能一體機及解決方案。業界也在期待,美的收購科陸電子、與國華能源展開合作之后,結合合康新能的儲能技術,會在光伏領域展示怎樣的戰略方向。
以格力電器為代表的光伏+儲能+直流驅動+柔性用電的技術體系,作為家電企業入局光伏的戰略路徑之一,核心科技含量較高,技術成果頗受認可。然而,自成體系的科研成果如何全面推開、普及應用,則是產業亟待解決的難題,在全球相關項目應用數量逐步提升的情況下,仍然缺少相關政策的扶持,自然也就缺少用戶側的認知度。從長遠來看,用戶側能源互聯網管理疊加智慧家居、大型光伏電站能源體系疊加工業互聯網,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科技成果,但等待時間過于漫長。在全球光伏產業日新月異的時代,無論儲能技術還是光伏設備都可能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中出現高階的技術迭代,光伏儲能體系的技術變革速度有可能超出預期。這都對自成體系的格力模式,或正在打造光儲體系的美的模式提出了挑戰。
在家電及消費電子產業巨頭集體入局光伏的當下,在更多家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躍躍欲試的決策期,《電器》記者希望,家電企業無論采用哪一條路徑去抓住光伏的巨大機遇,都要做好迎接巨大挑戰的準備。
作者: 于昊 來源:電器雜志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