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無人機航拍青海省內的光伏產業園。(資料圖) 孫睿 攝
中新網西寧7月14日電 (記者 孫睿)針對青海建設全國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突破方向與區域協作策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毅14日在青海西寧表示,應以黃河流域水能協作為重點,完善多元儲能體系。
當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
圖為無人機航拍青海省內的光伏產業園。(資料圖) 孫睿 攝
中新網西寧7月14日電 (記者 孫睿)針對青海建設全國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突破方向與區域協作策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毅14日在青海西寧表示,應以黃河流域水能協作為重點,完善多元儲能體系。
當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主辦的第四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分論壇·高原能源產業與生態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
劉毅介紹,青海省清潔能源資源豐富、品類齊全。太陽能、水能、風能資源位居全國前列,是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富集區。同時青海省溫帶荒漠、戈壁廣布,可用于光伏、風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未利用土地資源豐富;且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水資源豐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居全國前列。青海省電量結構清潔化、低碳化趨勢明顯,鹽湖資源儲量豐富。
“那么如何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以及如何從清潔能源‘基地’轉向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是青海建設全國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難點及關鍵瓶頸。”劉毅說。
“我們理解,所謂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不僅僅是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基地’,更要圍繞清潔能源產業鏈的發展,突破‘高海拔、高比例、高難度’三個難點和關鍵瓶頸,從而‘高標準’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在全國占據重要位置,做出‘較高貢獻’,獲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高收益’。”劉毅說,“青海位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部分地區生態脆弱,開發難度高;生態環境一旦破壞,修復代價高。同時青海風光資源具有波動性、間歇性,水電的調節能力存在階段性不足,棄風棄光率高。且本地消納能力弱、距離消費市場遠、送出通道和送出能力不足等。”
為此劉毅建議,針對青海建設全國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突破方向與區域協作策略,青海應積極推進以沙漠、荒漠和戈壁為重點的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大清潔能源開發;以黃河流域水能協作為重點,完善多元儲能體系;同時推進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強鏈補鏈,打造產業集群;并加強青海與“一帶一路”沿線清潔能源國際合作。(完)
作者:孫睿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