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展如火如荼,。“光熱+”一體化有望突出重圍成下一個焦點。
日前,由設計承建的總裝機容量達,包括新疆若羌縣和托克遜縣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若羌縣光熱一體化項目裝機容量1000兆瓦,包括,配套900兆瓦光伏發電。而托克遜縣光伏示范項目裝機容量1000兆瓦,包括,配套900兆瓦光伏發電。中國電建2吉瓦的光熱光伏
新能源發展如火如荼,。“光熱+”一體化有望突出重圍成下一個焦點。
日前,由設計承建的總裝機容量達,包括新疆若羌縣和托克遜縣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若羌縣光熱一體化項目裝機容量1000兆瓦,包括,配套900兆瓦光伏發電。而托克遜縣光伏示范項目裝機容量1000兆瓦,包括,配套900兆瓦光伏發電。中國電建2吉瓦的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在新疆相繼開工100兆瓦光熱儲能100兆瓦光熱儲能
此項目是,它的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新疆地區資源優勢,。中國電建在國內最大的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彌補光伏發電的短板,能夠連續、穩定地輸出電能
光熱項目憑借其天然的儲能優勢,或許會成為未來新能源儲能方面重要形式。
01
光熱發電成儲能“新勢力”
說到光熱發電,究竟什么是光熱發電?
光熱發電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發電。
目前,光熱發電鑒于技術和成本等問題還停留在。比如2018年并網發電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鹽光熱電站,是國內首個并網發電的光熱項目。除此之外,敦煌熔鹽塔式10萬千瓦光熱、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槽式5萬千瓦光熱發電站等6個,試運行的項目還有玉門鑫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階段
這些都是在2016年上報建設的獲得國家批準的20個光熱項目中的6個,截至目前由于種種原因還有部分項目在建甚至有部分已經擱置。
通過調查資料發現,國內的,主要是西北地區光照時間長,空氣清晰度高,相比于東部和南部同樣情況下太陽能利用率更高。光熱項目大部分分布于西北地區
為了充分開發太陽能,新成立光熱項目不斷增多,尤其是新疆,成了新增光熱項目最熱門的地區。青海、新疆、內蒙等地
日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發布的2022年第二批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清單中,光伏項目總裝機2739萬千瓦,風電項目1349.5萬千瓦,配儲規模694.75萬千瓦。其中電網消納項目有49個,源網荷儲項目18個。在配儲類型的分配中包括光熱和電化學兩種,其中,占比19.43%。光熱發電135萬千瓦
從2018年第一個光熱項目并網發電至今,光熱發電的研究逐年增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光熱相關產業。光熱項目如今成為了能源利用的熱點,這都得益于光熱發電有其自身的優勢。
因為無論風電、光伏發電都有同樣的問題:間歇性和波動性,受制于天氣氣候等因素,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沖擊非常大。因此,電力系統需要調控這些不穩定的電能。那么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建設配套儲能電站,形成源網荷儲一體化,依靠儲能和調節電源實現電源安全穩定,源隨荷動、源荷平衡。
對于大型的電場來說,目前技術比較成熟的儲能方式是抽水蓄能電站。但是,由于抽水蓄能電站自身的劣勢,致使它無法在所有風電、光伏電站建設使用。
常見儲能形式優缺點對比及主要應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化學儲能:電解水制氫。它也有優缺點,比如技術方面還有待進步的空間—如何將電解的效率提升上去。
解決風、光電的不穩定性問題,,如新疆若羌縣建設的光熱光伏+儲能一體化項目。。光熱儲能便成為未來重要的方式
02
光熱發電的轉機已到來
光熱光伏一體化,多能互補形式發電在未來有獨特的優勢
目前常見的光熱儲能有四種形式:槽式、塔式、盤式和菲涅爾式。在2016年國家通過批準的20個光熱項目中9個塔式光熱發電項目、7個槽式和4個菲涅爾式。
光熱儲能的四種形式
本次新疆開工的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中用的就是熔鹽塔式儲能,介質熔鹽是硝酸鉀和硝酸鈉的混合物,工藝成熟。電站介質都不會有損耗,也無需更換,且在我國西北部太陽能和硝酸鉀、硝酸鈉等資源豐富,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可實現,形成綠色低碳循環化工。連續工作30年熔鹽化工原料在西部就地生產及應用
與其他的儲能方式相比,熔鹽儲能技術對環境友好、儲能容量大,建設周期短、安全性高。同時,通過實驗也發現塔式光熱發電壽命長、使用范圍廣,能夠實現調峰、調頻等作用,且能夠連續供熱8~12小時,要明顯長于電化學儲能。
光熱儲能與其他形式儲能相比最大優勢在于,同時也是一種調節范圍寬、調節速度快的儲能電站。光熱電站本身就是一種太陽能發電站
雖然光熱儲能具有多種優勢,且不依賴于天氣氣候,有效利用太陽能的同時兼具儲能的效果,能夠實現。但是,成本高成了制約其大規模發展的最大因素。持續穩定的發電
對于這個問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21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光熱發電裝機增至6.5GW左右,同時光熱發電的度電成本從0.34$/kwh將至0.108$/kwh。在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規模效應的持續推動,。光熱發電的成本還有較大下降潛力
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光熱發電電價將降至0.086$/kwh。在國內,設備成本和建設成本下降是主要因素,有望在“十四五”末期達到0.7元/千瓦時~0.8元/千瓦時,2030年下降至0.5元/千瓦時左右。
屆時光熱發電憑借其靈活儲熱、調節能力、可提供轉動慣量等優勢,在電力市場中將具備經濟性和競爭力。
03
逐漸擴大的光熱市場
目前,國內的光熱發電項目建設還處于試點示范階段,國內發展光熱技術比較好的公司有首航高科、上海電氣、可勝科技、中國能建等,產業鏈初步建立。
截至2021年底,國內光熱發電裝機容量約為59萬千瓦,共12個項目,主要分布在甘肅(21萬千瓦)、青海(21萬千瓦)、內蒙古(10萬千瓦)和新疆(5萬千瓦),另有2萬千瓦分布在其他省。從技術來看,以塔式技術較為常見,占比超過一半。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研究研究顯示,在青海安裝2200萬千瓦光伏和700萬千瓦風電,利用已有調節資源,青海電網在豐水期可連續三天全清潔能源供電;如在此基礎上配置400萬千瓦光熱發電,青海省在豐水期可實現創世界紀錄的連續30天全清潔能源發電。
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約3.4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4億千瓦。相比于風電、光伏的發展,儲能相對落后。未來,儲能將會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
2021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面指出,將、風電互補調節的。同時,《通知》在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方面則明確,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其中。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光熱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包含推進熔鹽儲能供熱和發電示范應用
未來,光熱發電將會成為儲能的重要形式。隨之而來的市場,包括設備的制造、風光儲一體化項目的建設將會吸引更多的商家入場。
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新的商機已經清晰明了。那么接下來,誰會在這個市場中成為光熱之王,只待時間給予完美的答案。
作者: 來源:石油Link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