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干旱 //
中金梳理國家電網、國家能源局的相關材料發現,各地2002年以來多次實施拉閘限電措施,其中限電范圍較大、時間較長的共有7次,分別開始于2002年3月、2008年1月、2008年7月、2010年5月、2011年1月、2020年12月以及2021年8月。
從歷次限電的觸發因素來看,惡劣天氣、煤價上行以及能耗控制相關政策是造成拉閘限電的主要原因。
本輪限電與持續高溫息息相關。
8月21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這已經是中央氣象臺連續第10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預計21日白天,甘肅南部、陜西南部、河南、安徽、江蘇南部、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中東部、重慶、貴州東部和北部、云南東北部、廣東北部、廣西北部等地有35~39℃高溫天氣,其中,陜西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湖北、湖南中北部、安徽東南部、江西西北部、浙江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
而在此前的8月18日,重慶迎來有歷史記錄的最高溫度——45℃。
據新京報披露,本該處于汛期的長江,水位卻持續退落。7月,長江流域降水量為1961年來同期最少;8月,沿線六省市耕地受災超過千萬畝。
今年本應雨水豐沛的時節,長江流域卻遭遇了自1961年以來最嚴重旱情。在水力發電的高峰期,四川卻陷入限電困局。
(圖片來自中信建投)
// 限電不會對GDP造成顯著影響 //
中信證券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水電外送客觀上加大了四川電力供需缺口,如果后續出現水電出力能力持續惡化或者高溫天氣等的負荷擾動,缺電問題有可能在水電大省及沿海省份蔓延。
整體而言,中信證券認為,本次限電對經濟增長來說仍然屬于較小的擾動,不會對下半年的GDP造成顯著的影響。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近期多地發布限電通知,上市公司公告限產家數也有所上升,或對工業生產造成一定擾動。
不過該機構也指出,本輪限電更多是極端高溫少雨天氣下的季節性、臨時性、區域性措施,且集中于四川等依賴水電的省份。政策著力保障煤炭和電力供應、不允許出現拉閘限電。隨著氣溫的回落,預計本輪限電對于工業生產的整體影響有限,遠小于去年同期。
// 對具體行業影響會如何? //
對于具體行業,中信證券預計,短期來看,火電和核電將從保供中受益,限電地區高耗能產業可能會供給收縮、價格上漲。
長期來看,由于極端天氣頻發,能源清潔化刻不容緩,電煤需求預期有望得到改善,分布式光伏、跨區域與分布式配電網體系有望加速建設以保障能源安全。
具體來看,對于煤炭產業而言,短期內,火電出力和煤炭需求增加 7 月已經發生,中信證券預計不會大幅推動煤炭邊際需求的改善。中長期來看,清潔能源電量的波動或提升火電機組在發電結構中的地位,有助于改善中長期電煤需求預期。
而對于鋼鐵產業而言,中信證券預計本次限電對鋼鐵行業的供需影響有限,明顯弱于去年。
有色方面,中信證券預計鋰鹽供應緊張或刺激鋰價加快上漲。四川電解鋁減產對目前鋁行業供需格局影響有限,但需密切觀察限電后續蔓延至電解鋁生產大省的可能。
化工方面,從限電強度以及各區域化工企業執行情況看,開工受影響的企業目前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區。中信證券建議重點關注川渝地區產能占比較高的化工品種,在開工受限導致產品供給收縮下,價格存在上漲預期。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在8月21日的研報中表示,本次限電影響目前集中在四川省范圍內,相比去年影響范圍較小,后續是否擴散到其他省份還需進一步觀望。
目前來看,本次限電對鋰鹽、光伏、化工、半導體方面可能產生影響。
(1)鋰鹽方面,供需矛盾會進一步加劇,下游需求不減情況下預計鋰鹽將小幅上漲;
(2)光伏方面,硅料,硅片,電池片的供給都會受到影響,疊加下游需求旺盛,預計價格會小幅上漲;
(3)化工方面,重點關注磷化工和鈦白粉等受影響比較大的產業,短期內價格可能會出現波動;
(4)半導體方面,關注后續限電時間規模上會不會擴大,超預期限電升級的話,預計電子元器件價格會受到影響。
國元證券認為,整體看來,高溫對于通脹和工業生產的擾動是短期的和結構性的,對大宗的影響權重分別是:能源>農產品>生豬>工業品。
該機構認為,海外尤其是歐洲的能源通脹較國內的矛盾更為突出;而在庫存下行周期,國內工業生產受限電的影響較去年而言大概率應是邊際緩解的。
// 目前20余家上市公司“讓電于民” //
國家能源局網站8月20日披露,近期,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同志先后召開華東、華中和華北等重點區域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專題會,對下一階段重點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布置。壓緊壓實地方、企業和電網電力保供責任。督促產煤地區和煤炭企業不折不扣完成增產保供任務,保障重點區域、重點電廠電煤供應。強化機組非停和出力受阻監管,做到穩發滿發。發揮大電網優勢,強化跨省跨區電力互劑。優化細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和有序用電方案,確保民生、公共等重點領域用電,堅決防止拉閘限電現象。
根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國家電網8月18日開始支援成都地區,從當日開始,來自江蘇、江西、山西、遼寧、山東、安徽、北京、湖南、河南、浙江、甘肅、青海等12個省份的發電車將陸續到達成都,保障成都電力可靠供應。
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在滬深兩市,發出響應政府“讓電于民”公告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