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上,上海市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的特色產業園區——“國際氫能谷”正式啟動。作為推動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載體,“國際氫能谷”首期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目前已集聚20余家氫能企業,依托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氫能場景優勢,致力于推動氫能制、儲、運、用等全產業鏈發展
9月28日,在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上,上海市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的特色產業園區——“國際氫能谷”正式啟動。作為推動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載體,“國際氫能谷”首期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目前已集聚20余家氫能企業,依托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氫能場景優勢,致力于推動氫能制、儲、運、用等全產業鏈發展。
21個氫能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涵蓋制氫裝備,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研發檢測功能性平臺等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多個領域,涉及總投資額約85億元。
其中,中國石油集團計劃投資20億元,在臨港建設中國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重點開展研發固態金屬儲氫、有機液體儲氫、儲氫瓶、高性能質子交換膜、光伏膜、鈣鈦礦、碳纖維復材等新材料。國家電投將在臨港新片區注冊成立國電投長江綠氫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項目在臨港打通氫能“制儲加用”產業鏈上各環節,為臨港打造清潔高效、穩定可靠的供氫體系。
活動現場,氫能產業發展基金和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也正式揭牌。臨港新片區氫能投資基金是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聯合共同發起設立的,投資領域覆蓋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及相關領域。
“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依托于上海電氣核電集團,以“計量測試、評估評定、標準研究、計量校準、技術開發”為主要功能,建設“三全一前”的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服務平臺,助力我國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會上,《臨港新片區氫燃料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未來幾年,臨港公共交通領域將全部實現氫能化場景,以此帶動氫能產業在臨港集聚發展。據悉,臨港新片區計劃用3至5年時間,實現臨港公共領域車輛的“氫能化”替換。其中,今年計劃替換102輛氫能公交、12輛中運量車。
此外,集卡、渣土車、通勤班車等也是臨港氫能產業巨大的應用場景。當天的氫能大會上,一批氫能中運量、公交、渣土車也進行了交付。目前,臨港新片區擁有4萬輛集卡、2000輛渣土車、幾百輛通勤班車,將來會推動出臺包括集卡司機加氫便利化等舉措來推進應用。
臨港在氫能領域布局多年,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氫能整車、發動機系統、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高端裝備、場景應用、基礎設施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吸引了康明斯、氫晨、治臻、唐鋒等氫能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握指成拳,集聚態勢初顯。
根據上海發改委等部門今年8月發布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上海將支持國內氫能龍頭企業、碳交易專業平臺機構等在臨港新片區聯合設立統一、高效的氫能交易平臺。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標準、方法學,探索氫交易及綠氫交易、價格指數、溯源認證、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氫能碳減排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清潔氫產生的減排量納入自愿碳減排市場交易,逐步探索建設全國性氫交易所。
作者: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