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產品供不應求、業績大漲令硅料龍頭擴產熱情高漲。
9月27日,協鑫東立一期年產10萬噸顆粒硅及15萬噸納米硅項目開工儀式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該項目由協鑫科技(3800.HK)與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一期主要建設年產10萬噸顆粒硅生產裝置、配套15萬噸納米硅裝置及其公用工程和輔
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產品供不應求、業績大漲令硅料龍頭擴產熱情高漲。
9月27日,協鑫東立一期年產10萬噸顆粒硅及15萬噸納米硅項目開工儀式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該項目由協鑫科技(3800.HK)與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一期主要建設年產10萬噸顆粒硅生產裝置、配套15萬噸納米硅裝置及其公用工程和輔助生產設施。同時開工的還有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15萬噸納米硅項目。項目預計在2023年四季度竣工投產。
顆粒硅產能正迅猛擴張。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是繼徐州、樂山、包頭、呼和浩特之后,協鑫科技的第五個顆粒硅生產基地,也是時隔僅一個月新開工的第二個10萬噸級顆粒硅生產基地。8月25日,協鑫集團、TCL科技集團合作建設的呼和浩特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和10萬噸顆粒硅項目開工。
從地域分布看,烏海項目基地是協鑫科技在內蒙古落地的第三大顆粒硅基地。至此,協鑫科技規劃建設的顆粒硅總產能已達70萬噸。其中,江蘇徐州基地已建成并投產6萬噸顆粒硅產能;四川樂山10萬噸顆粒硅項目已投產并產出合格產品;內蒙古包頭一期10萬噸顆粒硅項目正在全速推進,預計今年四季度正式投產;呼和浩特10萬噸顆粒硅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顆粒硅已建成投產基地的先進技術以及成熟經驗,將讓烏海項目建設更加從容,未來生產顆粒硅的綜合電耗有望進一步降低,質量也將更加優異,達到電子級品質標準。據悉,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15萬噸納米硅項目建成后,將充分保證顆粒硅用料需求。“隨著多晶硅產能急劇擴張,上游工業硅也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顆粒硅、納米硅一體化布局,可有效保證工業硅供給,維護產業鏈安全 。”
硅料緊缺也推漲了硅片企業搶料行情,百億級別的硅料長單頻現。去年以來,協鑫科技已拿到雙良節能、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晶澳科技、上機數控、愛康科技等多家頭部光伏企業的數個百億級硅料采購長單,目前在手訂單近80萬噸。
公開資料顯示,相較于改良西門子法生產的棒狀硅,硅烷流化床法(FBR)顆粒硅質量更優、成本更低,且便于下游使用,創下全球最低多晶硅料碳足跡紀錄。
近兩三周來,硅料價格持穩。價格追蹤和分析機構PVInfoLink稱,單晶致密塊料主要價格維持每公斤303-306元范圍,長假之前整體價格趨勢趨于平穩態勢,散單價格仍有較高位置成交,但是主流價格區間已經逐漸平穩,硅料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下降,而且買方心態處于持續調整變化的階段,對于10月硅料有效供應量的增幅信心充足的預期下,搶購或囤貨現象陸續消退。
不過,大幅降價的拐點仍需等待。多位業內人士曾向澎湃新聞分析稱,隨著新增產能釋放,硅料供給瓶頸將在2023年解除。
下半年以來,多家硅料龍頭披露擴產計劃。
7月7日,大全能源(688303.SH)發布的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為11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于年產10萬噸高純硅基材料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8月17日,全球最大多晶硅供應商通威股份(600438.SH)發布公告,擬在內蒙古包頭和云南保山分別投資約140億元建設20萬噸高純晶硅產能,預計在2024年內投產。
9月8日,東方希望烏海光伏產業鏈項目開工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舉行。該項目總投資182.7億元,首期規劃建設6.25萬噸多晶硅、1000萬千瓦拉晶、1000萬千瓦切片、1000萬千瓦電池、1000萬千瓦組件。
作者:楊漾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