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9時21分,山東能源靈臺縣一期10萬千瓦光伏+農業復合發電項目順利并網,成功發出甘肅省“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隴東地區首批光伏發電項目第一度“綠電”。
作為山東能源首個陸上集中式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發展要求,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和“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主
11月13日9時21分,山東能源靈臺縣一期10萬千瓦光伏+農業復合發電項目順利并網,成功發出甘肅省“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隴東地區首批光伏發電項目第一度“綠電”。
作為山東能源首個陸上集中式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發展要求,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和“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甘肅平涼建立首個陸上集中式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樹立綠色低碳新型企業標桿的示范項目,交出了“同年開工建設、同年并網發電”和一次性倒送電成功、一次性設備調試成功、一次性并網成功、一次性發電成功的優異答卷,在隴原大地上展現了山能速度,叫響了山能品牌,為能源集團創造綠色動能,引領能源變革,建設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作出貢獻、體現擔當。
該項目同樣是甘肅省“十四五”規劃建設的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之一,平涼市第一個“光伏+農業+儲能”復合發電項目,嚴格按照高標準的農光復合方案進行建設,光伏方陣采用540Wp單晶硅+固定式支架+組串式逆變器方案進行布置,農業種植面積1800畝,采取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模式,綜合提升土地效益,土地綜合效益每畝1000元,讓2900畝的土地釋放最大能量,開創了清潔能源和高效農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條清潔高效、生態發展的陽光之路,開辟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光伏農業照亮鄉村的振興之路。
據悉,“光伏+農業”農光互補模式作為推動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為綠色生態發展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山東能源靈臺縣一期10萬千瓦光伏+農業復合發電項目,長達25年運行期內年平均發電量1.8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萬噸,每年節約標準煤5.7萬噸,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
作者:杜娟 劉磊 武一鳴 張志婧 來源:山東能源集團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