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財經、行業媒體先后發布了多份2022年光伏組件出貨(預估)Top10、Top15排行榜。
綜合幾份榜單的數據可以看到,榜單上的除了個別公司的組件出貨數據略有出入外,Top5的席位基本無太多變化,都是業內熟悉的老面孔。
具體來看,隆基綠能以45GW+的組件出貨排名榜首,低于2022年初瞄定的50-60GW出貨目
近期,財經、行業媒體先后發布了多份2022年光伏組件出貨(預估)Top10、Top15排行榜。
綜合幾份榜單的數據可以看到,榜單上的除了個別公司的組件出貨數據略有出入外,Top5的席位基本無太多變化,都是業內熟悉的老面孔。
具體來看,隆基綠能以45GW+的組件出貨排名榜首,低于2022年初瞄定的50-60GW出貨目標,緊隨其后的是天合光能(約43GW)、晶科能源(41.3-43.5GW)、晶澳科技(40-41GW)、阿特斯 (21GW)。
變化1:分層
從上述預估出貨的數據上可以清晰看到,如今的光伏組件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被全球組件廠商出現分層。第一梯隊出貨優勢明顯,第二、第三梯隊出貨被甩在身后。
隆基、天合、晶科和晶澳已經邁入40GW組件出貨俱樂部,4家頭部廠商的出貨就達172.5GW,遠高于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新能、通威太陽能、一道新能和環晟光伏等6家企業的出貨量。
第三方數據,2022年TOP 10組件企業的總出貨預計超過240GW,相比2021年的出貨規模約160GW,同比增長超過50%。可以看到,隆基、天合、晶澳和晶科4家企業的出貨就超過了2021年全年水平,占Top10廠商240GW出貨的71.87%。這可以說,全球光伏組件的產能和出貨主要集中在CR4手里。
變化2:掉隊
從2022年組件出貨排行榜可以看到,身為全球光伏組件CR5一員,阿特斯已經開始掉隊。2022年其出貨預估為21GW,全年出貨尚不及隆基、天合、晶科的一半,與F4的之間的差距正在拉大。
對比2021年年組件出貨排行榜,我們發現阿特斯的 “掉隊”較為明顯。2021年報顯示,阿特斯14.5GW的組件出貨雖不及隆基(38.52GW)的一半,但未落到不及晶澳(25.45GW)、天合(24.8GW)、晶科(22.23GW)一半的地步。
同時,隆基、天合、晶澳、晶科、通威大舉擴大組件產能之下,尚德電力、億晶光電、中利騰暉等傳統組件廠商與前者的組件產能差距也不斷被擴大,即便 這些二、三線廠商也在擴大,但幅度終不如財大氣粗的隆基等廠商大。
變化3:組件F4差距縮小
對比2021年隆基組件出貨排行榜,還能發現一個變化的全球組件Top4之間的出貨差距正在縮小。2021年隆基出貨38.52GW,比排名第二的晶澳高出13.07GW,領先優勢十分明顯。2022年隆基出貨45GW+,比排名第二的天合多了約3-5GW,差距在“毫厘”之間。
實際上,進入2022年,隆基、天合、晶澳和晶科組件四大天王之間的出貨量就不相伯仲。舉例來說,據2022半年報,晶科能源(18.21GW)重奪了組件出貨冠軍的寶座,天合以18.05GW出貨排名第二,隆基綠能出貨18.02GW掉到了第三,晶澳科技15.67GW排名第四,阿特斯8.69GW排名第五,東方日升5.7GW排名第六。
此后,據2022年三季報數據整理,隆基綠能以30GW+組件出貨重奪第一寶座,天合28.79GW出貨穩居第二,晶科28.5GW又跟隆基換了個位置,晶澳27.10GW穩居第四,四家公司之間的差距也是微乎其微。
變化4:“新一線”崛起
對比2021年的出貨數據,可以發現2022年組件出貨TOP 10排行榜多出了兩張“新面孔”,一個是劉勇創立的一道新能,另一個是通威太陽能,而2021年仍在榜上的尚德電力則已排到10名開外。

一份榜單顯示,2022年通威太陽能以約9GW的出貨排名第8,一道新能以8.5GW出貨排名第9,排名第10的是出貨7GW+的環晟光伏。
三峽資本戰略入股的一道新能不容小覷。2022年一道新能全年組件中標項目規模超10GW。其中,包括中廣核2.1GW、三峽1.3GW+、華潤600MW,以及華能、國家電投、大唐等30個左右的采購項目。
截止2022年底,一道新能高效電池、組件產能分別達20.5GW。
新上榜的通威太陽能實力更為強勁,其在2022年先后中標國家電投、華潤電力、國家能源集團幾大央企訂單,總規模超8GW。
目前,通威擁有13GW組件產能,到2023年底將形成80GW組件產能,總體組件規劃產能為100GW。近日,通威鹽城25GW組件項目已經開工。
通威太陽能最大的長板,在于擁有上游硅料成本優勢。
光伏觀察人士、興儲世紀總裁助理劉繼茂對媒體表示,通威股份是此前硅料漲價潮中的“最大贏家”之一,公司可以從硅料環節賺錢來補貼組件,與其他組件企業打價格戰、搶奪市場份額。
變化5:市場重新洗牌
目前,全球光伏組件F4之間組件產能、出貨相差不多。截至2022年底,隆基、天合、晶科和晶澳的組件產能分別為85GW、65GW、65GW和50GW。
不過,隆基、晶澳先后拋出了超400億元的擴產計劃。隆基擬建100GW硅片、50GW電池,晶澳科技預計2023年布局組件總產能將達80GW、硅片和電池分別達到70GW左右。
2023年1月初,晶科能源也拋出了總投資186.8億元擴計劃,項目包含“11GW高效電池和15GW高效組件項目”和晶科“儲能集成系統及產業配套項目”。
此外,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在2022年也拋出了總投資分別超500億元、600億元的擴產計劃。阿特斯已正式提交A股IPO,2023年度制定了30-35GW的出貨規劃。
一方面是一、二線廠商擴產,另一方面以通威太陽能、一道新能為代表的“新一線”強勢崛起,加大擴產和搶占市場步伐,可以預期2023年光伏組件市場重新洗牌已在所難免。
作者: 來源:草根光伏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