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西青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西青區風電、光伏發電專項規劃 (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西青區新能源發展總體目標是擴大新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打造新能源產業聚集區。依托區域資源,重點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近年來,西青區高度重視
近日,天津市西青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西青區風電、光伏發電專項規劃 (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西青區新能源發展總體目標是擴大新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打造新能源產業聚集區。依托區域資源,重點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
近年來,西青區高度重視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重,不斷擴大新能源電力裝機規模。截至目前,西青區精武鎮農業大棚光伏電站項目、西青區精武鎮2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西青區精武鎮二期1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津源信德西青辛口鎮一期18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津源信德西青辛口鎮二期12兆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5個集中式光伏項目和38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產,裝機規模達16.79萬千瓦。在建的西青區大寺鎮120兆瓦漁光互補集中式光伏項目和5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產后,總裝機規模可達29.54萬千瓦。
同時,隨著西青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緊張,不具備大規模集中式開發太陽能、風能的空間條件,造成新能源總體開發利用量較小。結合城市發展定位,西青區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與電網資源、自然資源匹配度較低,造成實際可開發量與技術可開發量存在較大差距。
《規劃》提出,發揮西青區地理區位優勢,主動構建互聯互通、互濟共贏、包容開放的區域一體化能源體系。在加強與其他地區交流合作的同時,堅持全區一盤棋,做好風光資源統一規劃和計劃,把握項目發展節奏,穩妥拖進,示范先行,防范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潛在風險。
因此,基于現有風電、光伏發電產業技術及施工建設條件,西青區大部分地形、地質情況符合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要求,其項目的選址方面制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風電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不得占用生態紅線。規劃項目用地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在蓄滯洪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防洪規劃和有關技術標準、規范。
《規劃》明確,綜合考慮光伏發電開發限制性因素及相關政策,將西青區光伏發電開發劃分為禁止類區域、限制類區域與鼓勵類區域,具體劃分區域依據如下:
禁止類區域——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要濕地、綠色屏障一級管控區、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行洪供水河道水庫的水域岸線管理范圍等各類管控區域、賽達大道以北與城市開發邊界之間區域。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區域覆蓋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覆蓋度高于50%灌木林地。限制類區域——賽達大道中間區域、精武鎮、張家窩鎮、王穩莊鎮靠近獨流減河區域。鼓勵類區域——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農村村居等建筑屋頂。
關于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意見稿》提出五項重點任務:
1. 積極推進集中式光伏
按照“優先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結合土地、電網等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利用坑塘水面、低效閑置土地、未利用地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充分發揮集中式光伏發電選址靈活、運行方式靈活以及建設周期短的優勢,按照“優先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結合土地、電網等資源條件,規劃在楊柳青鎮、精武鎮、大寺鎮、李七莊街及賽達大道周邊區域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
2. 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
開展屋頂資源普查,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促進光伏發電與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等要素融合發展。推動西青區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工作開展實施,充分利用全區屋頂資源,推進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和農村居民四大主要領域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發展“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提高建筑屋頂分布式光伏覆蓋率。優先采用光伏發電滿足部分用能需求,新建建筑同步安裝光伏發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
(三)加強多能互補資源開發
有序推進漁光互補傳統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促進風電、光伏發電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拓展“光伏+”綜合應用領域,鼓勵利用大范圍坑塘水面建設風光互補項目。研究“新能源+旅游”等綜合應用模式,開展蓄滯洪區內分級分區域內建設新能源項目的研究和論證工作,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和研究新能源建設和水利建設深度融合、共同發展的模式。探索運用新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和多能互補方式,以智能電網、互動服務為支撐手段,著力打造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項目。加快新型儲能推廣應用,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支持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鼓勵建設集中式共享儲能。
(四)增強電網接納新能源的能力
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電網規劃、建設和改造,逐步完善主網架結構;積極應用自動化、智能化、現代信息通信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增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推動存量新能源接網消納,支持新能源集中送出和跨區域消納。探索建立高比例清潔能源、源-網-荷協調互動的智能調度系統,推動儲能等調峰電源建設,積極引導和激勵電力用戶參與調峰,不斷提高需求響應能力。實施新能源優先發電制度,落實新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實現零棄風、棄光。加強配電網互聯互通和智能控制,滿足分布式電源接網和多元負荷用電需要。做好接網型微電網接入服務,發揮微電網就地消納分布式電源、集成優化供需資源作用。
(五)促進新能源多方式靈活消納
拓寬新能源消納途徑,鼓勵新能源電力制冷、供熱等,實現靈活轉化利用;結合園區、工業企業用能需求,推廣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能源互聯網等新模式,促進新能源靈活消納。推動新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支持通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等方式,促進新能源就近消納;加快推動新能源融入城市熱網,推動多種形式的綠色電力采暖,實現供熱多能融和發展。
《規劃》涵蓋了風能、太陽能等能源品種,明確了西青區風電、光伏發電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是西青區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的指導性文件,實施期限為2023年到2025年。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