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游基礎原料多晶硅的價格持續下行,令承壓已久的下游組件廠商久旱逢甘霖。今年一季度,組件企業業績普漲。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4月26日發布最新多晶硅價格,其中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17.5-19.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8.21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5.35%;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7.3-18.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8.
光伏上游基礎原料多晶硅的價格持續下行,令承壓已久的下游組件廠商久旱逢甘霖。今年一季度,組件企業業績普漲。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4月26日發布最新多晶硅價格,其中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17.5-19.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8.21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5.35%;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7.3-18.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8.07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4.89%。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受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產業鏈供需錯配等因素影響,硅料價格強勢上攻。3月開始,硅料價格進入較長的下降周期,與去年出現的30萬元/噸“天價”相比,當前價格已顯著降溫。加之新增產能將在第二季度底迎來一波集中釋放,看跌情緒濃重。硅業分會稱,5-6月隨著準特、大全、協鑫、東立、潤陽、東方希望等企業投產釋放,供應持續增加,總體需求增速小于供應增速。市場對二季度供需關系持悲觀預期,因此預期短期硅料價格仍將維持下行走勢。
“前兩年上游持續漲價,組件環節非常痛苦,很多企業都是靠產業鏈一體化、上游反補下游來支撐。”一位組件企業高管對澎湃新聞表示。老牌組件廠商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也曾在公開場合感慨,作為光伏制造的終端出口,組件企業在過去兩年的漲價潮中面臨固定的組件銷售價格和變動的供應鏈成本,這好比“耗子進風箱,兩頭受氣,風險壓力山大,利潤卻薄如蟬翼。”
隨著硅料“退燒”、供需兩旺,4月26日披露的多份一季報顯示,下游組件環節迎來盈利逆轉。
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04.8億元,同比增長66.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82億元,同比增長244.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4.9億元,同比增長254.75%。報告期內,該公司電池組件出貨量再創歷史新高。
同期,天合光能實現營業收入213.19億元,同比增長39.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68億元,同比增長225.43%。公告稱,由于光伏組件出貨量和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同時材料采購、物流運輸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產品綜合成本下降,使得光伏產品的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東方日升一季度營業收入67.77億元,同比增長25.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46.11%。
協鑫集成一季度實現營收15.5億元,同比增長20.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15.73萬元,同比增長24.62%;扣非凈利潤1869.8萬元,同比增長155.13%。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以來,協鑫集成連續中標入圍中電建、中石油、國電投等多個重點集采項目,尤其是在國電投今年第一批光伏采購中獨攬三個標段,中標規模達1.45GW。
每年一季度為光伏行業的傳統裝機淡季。但從國內組件招標、開標來看,二、三月份明顯活躍,同比顯著增加。
4月26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2023年3月全國光伏制造行業運行簡況。分環節看,2023年3月,全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環比增長12.3%,同比增長32.3%;硅片產量環比增長18.0%,同比增長20.2%;電池片產量環比增長22.3%,同比增長44.4%;組件產量環比增長14.5%,同比增長76.4%;逆變器產量環比增長30.7%,同比增長95.8%。
另據國家能源局數據,1-3月,全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3366萬千瓦,同比增幅達到154.8%。一季度,光伏發電在新增電力裝機中的占比超過50%。1-3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264億元,同比增長55.2%。其中,太陽能發電522億元,同比增長177.6%。
作者:楊漾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