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構筑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核心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吳忠市全力打造成為能源安全發展“主力市”、能源綠色發展“先行市”、能源融合發展“樣板市”、能源創新發展“引領市”
未來近5年內,吳忠市如何錨定目標定位,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區近日出臺的《關于自治區支持吳忠能源綜合示范市高質
將構筑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核心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吳忠市全力打造成為能源安全發展“主力市”、能源綠色發展“先行市”、能源融合發展“樣板市”、能源創新發展“引領市”
未來近5年內,吳忠市如何錨定目標定位,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區近日出臺的《關于自治區支持吳忠能源綜合示范市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給出了答案。
5月17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就《實施方案》確定的戰略導向、主要目標及重點任務等,進行了詳細解讀。
吳忠市能源資源富集,是全區石油、天然氣的主要產區,預測遠景儲量分別達到4億噸和4000億立方米;風力、太陽能裝機規模居全區第一,后續發展空間居全區首位;煤炭資源可開發潛力大,探明總儲量70億噸、約占全區總量的20%。近年來,吳忠市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搶抓國家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政策機遇,著力加快能源資源開發、延伸能源產業鏈條,積極探索全區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吳忠模式”。
“《實施方案》從產、鏈、儲、消、創5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動吳忠市清潔能源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在搶占經濟發展新賽道上先行先試,樹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標桿。”該負責人介紹,按照《實施方案》,將構筑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核心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將吳忠市全力打造成為能源安全發展“主力市”、能源綠色發展“先行市”、能源融合發展“樣板市”、能源創新發展“引領市”。
其主要目標為:到2023年年底,吳忠市能源生產供給能力穩步增強,煤炭產量達到1000萬噸左右;天然氣產能力爭突破6億立方米,原油產量穩定在150萬噸;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100萬千瓦,儲能規模達到50萬千瓦,建成投產清潔能源裝備制造企業5家以上。
到2025年,吳忠市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新建煤礦全部按智能化標準建設,煤炭產能達到2500萬噸;天然氣產能提升至20億立方米,原油產量穩定在150萬噸;力爭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300萬千瓦,儲能規模達到200萬千瓦,新能源及制造業企業超過120家。
到2027年,建設成為寧夏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對全區能源保供的貢獻進一步凸顯,對吳忠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加強,煤炭產能較2022年實現倍增、達到3300萬噸;天然氣增儲上產取得明顯成效,產能突破30億立方米;城鎮居民氣化率力爭超過80%;原油生產穩中有升,產量穩定在150萬噸;力爭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較2022年新增1000萬千瓦,達到2500萬千瓦,儲能規模達到25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左右。
圍繞有序開發利用風光資源、增強電網支撐消納能力、加快蓄能儲能項目建設等方面,《實施方案》明確了八方面26項重點任務。在加快蓄能儲能項目建設方面,除明確要提速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加快建設青銅峽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力爭“十四五”開工建設牛首山二期抽水蓄能電站外,《實施方案》還就加強電化學儲能建設提出要求。鼓勵吳忠市在新能源富集、電網送出斷面受限地區建設電網區域性共享儲能電站。發展應用多類型儲能技術,建設新型儲能產業試點示范基地。
在加強天然氣合作開發利用方面,《實施方案》明確將鹽池打造成為“五項全能”縣。鼓勵鹽池縣依托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增加本地石油、天然氣資源配給量,布局建設上下游產業項目,建設高沙窩、王樂井、惠安堡、大水坑、馮記溝(采煤沉陷區)光伏產業集聚區,打造煤油氣風光“五項全能”一體化發展示范縣,力爭進入西部縣域經濟百強縣。
為進一步增強吳忠市能源托底保障水平,《實施方案》提出將吳忠市作為自治區煤炭新增產能重點區域,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推動青銅峽市、鹽池縣等消費和生產核心區煤炭儲備基地建設,將吳忠市煤炭儲備基地打造成保障寧夏、輻射西部的煤炭物流交易中心。推動大壩電廠向銀川市、靈武電廠向吳忠市供熱,實現兩個城市熱源互通互備,增強清潔供暖保障水平。鼓勵供熱企業采用供熱回收梯級利用,進一步完善集中供熱清潔取暖,提高供暖清潔化水平。
《實施方案》還提出,吳忠市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打造成為“中國氨氫谷”,推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引進培育氨氫產業科研機構,建設氫能“制儲輸用研”一體化技術示范基地。
未來五年,吳忠市將建設成為寧夏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對全區能源保供的貢獻進一步凸顯,對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加強,成為寧夏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和樣板。
作者:楊曉秋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