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內蒙古現代化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場)自治區能源局專場會議,據會上發布的數據,今年1-4月份,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531萬千瓦、是去年同期新增并網規模的5倍。蒙西沙戈荒地區3個單體1200萬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正在推進,第三批大基地2280萬千瓦新能源剛剛獲批,
5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內蒙古現代化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場)自治區能源局專場會議,據會上發布的數據,今年1-4月份,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531萬千瓦、是去年同期新增并網規模的5倍。
蒙西沙戈荒地區3個單體1200萬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正在推進,第三批大基地2280萬千瓦新能源剛剛獲批,新能源單體建設規模已從十萬千瓦級奔向百萬千瓦級
自治區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錚作情況介紹,自治區能源局綜合規劃處、電力處、運行協調處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陳錚介紹,1-4月能源經濟特別是新能源經濟總體上穩中向好、穩中加快。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是能源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前4個月新增新能源并網裝機531萬千瓦,是去年同期規模的5倍,并網總規模6713萬千瓦,裝機占比37.5%,較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量567億千瓦時,占比24.4%,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
二是能源經濟布局更加集聚集約。蒙西沙戈荒地區3個單體1200萬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正在推進,第三批大基地2280萬千瓦新能源剛剛獲批,新能源單體建設規模已從十萬千瓦級奔向百萬千瓦級。呼包鄂風光氫儲全產業鏈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風電已形成500萬千瓦,光伏已形成1000萬千瓦的供給能力,產業上下游配套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新能源產業經濟布局更加集聚集約。
三是能源重大項目投資增長有力。前4個月能源重大項目手續辦理、開復工率均超過55%,完成投資達到354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也是近年來手續辦理、開復工最好的一年,其中新能源項目完成投資27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風光氫儲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完成投資約158億元,特別是氫儲裝備制造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完成投資超過21億元。
四是煤炭兜底作用相對穩定。前4個月,全區調度煤炭產量4.1億噸,同比增長2.25%,其中外運煤炭占比穩定在60%左右,約2.4億噸。
五是電力綠色轉型步伐加快。1-4月,全區累計發電量2321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13.8%,同比增速提高8.5個百分點,三年來發電量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特別是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4.1%,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風力發電達到4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8%,光伏發電達到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1%;全區外送電量908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15%。全區全社會用電量15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較去年同期提高7.3個百分點,其中二產用電量13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
六是油氣增產上產穩步推進。前4個月我區原油產量94.82萬噸,同比增長17.82%;天然氣產量113.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67%;煤制油產量40.59萬噸,同比增長3.07%;煤制氣產量9.4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34%。
張洪軼介紹: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持續加強頂層設計,一手抓新能源開發,一手抓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努力打造全國乃至世界新能源產業高地。
一方面,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推進風電光伏新能源開發建設,截至4月底累計并網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67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千瓦時,2022年達到1335億千瓦時,占全區總發電量的20.6%。特別是今年1-4月份,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531萬千瓦、是去年同期新增并網規模的5倍。下一步,自治區將按照《新能源開發布局與有序利用規劃方案》,“一地一策”推動新能源可持續、有序開發利用,研究建立跨盟市新能源合作機制,切實做好全區新能源規劃布局“一盤棋”。重點項目建設上,統籌推進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蒙西四大沙漠地區大型外送新能源基地建設,同時,加快完善6類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實施細則,持續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加快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工業園區綠電替代、風光制氫一體化”等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力爭2023年全區新能源投資超過2000億元,年內新增并網規模達到2500萬千瓦。
另一方面,堅持以鏈式思維抓產業,堅持育產業、換動能,以呼包鄂通4個基地為基礎,以風光氫儲4條產業鏈為重點,用新理念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通過精準招商、以商招商,既推動與央企合作、又促進地方企業參與,新能源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基地開始起步,目前已形成風電裝備整建制配套能力500萬千瓦,光伏組件供給能力1000萬千瓦,制氫設備產能50臺套,儲能設備生產能力可滿足13萬千瓦時裝機需求。今年以來,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在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召開了兩次招商引資推介活動,與近50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積極為新能源開發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搭建供需對接平臺,4月份組織召開了內蒙古風電及儲能產業集群發展大會,幫助裝備制造企業找銷路、拓市場。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風光氫儲車”一體化推進,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繼續緊盯產業鏈薄弱環節,在珠三角地區舉辦招商活動,進一步提升風電、光伏裝備的整建制配套能力,補上氫儲裝備鏈條上的空白;組織召開光伏、氫能產業集群發展大會,協調做好供需對接,為企業當好“紅娘”,讓企業在內蒙古生產的好設備能夠賣得出、供得上。
楊靜介紹:今年以來,隨著自治區經濟復蘇不斷加快,用電需求進一步增加,區內供電負荷創造歷史新高,蒙西地區最大供電負荷3189萬千瓦,較去年同期提高18.2%;蒙東地區最大供電負荷676萬千瓦,較去年同期提高10.1%。新增負荷主要來自光伏、煤化工、電石、電池材料等行業,分布在包頭、鄂爾多斯、烏海、烏蘭察布地區。
1-4月,全區全社會用電量15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較上年同期提高7.3個百分點,近三年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第二產業用電量133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用電量9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分行業看,工業用電量133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其中,全區用電結構持續優化,新產業用電量大幅增長,碳化硅、風能原動設備制造等新能源產業制造用電量大幅增長,同比增長分別達到50.5%、175%,通用設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速分別達到29.9%、34.7%、26.4%、82.6%。
下一步,自治區能源局將繼續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工作,助推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確保全區持續加強電煤供應保障和機組運行常態化管理,確保火電出力水平好于常年;二是督促電網企業提高調度管理水平,科學合理安排機組檢修計劃;三是不斷提升需求側響應能力,確保民生、公共服務和重點行業安全用電,全力做好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王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以目標為牽引,以問題為導向,以協調為抓手,堅持一手抓新能源開發建設,一手抓裝備制造業協同發展,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召開能源(新能源)重大項目手續辦理和項目規劃論證推進會議,全力推動能源重大項目手續辦理,加快建設速度,促進有效投資快速增長;協同盟市開展產業鏈招商、綠電招商,著力補齊產業鏈短板。總體看,前4個月能源重大項目呈現出投資快、結構優、活力足的特點,實現“開門紅”。
一是投資快。284個能源重大項目手續辦理、開復工率均達到55%,完成投資達到354億元,同比增長2倍,也是近年來手續辦理、開復工最好的一年,其中續建項目完成投資29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
二是結構優。284個能源重大項目中,新能源項目完成投資273億元,占已完成投資的77%,去年同期的2.6倍;電力項目完成投資60億元,去年同期的1.4倍。與此同時,四大沙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千萬千瓦級)正在有序推進;第一批大基地項目(百萬千瓦級)已經全部開工,計劃年底前建成投運。新能源對于推動能源重大項目投資快速增長“主力軍”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標志著我區能源產業結構正在加速向“新”而行,向“綠”轉變。
三是活力足。加快推動風光氫儲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建設,針對產業鏈斷點和短點環節,實施精準招商,著力推動能源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向實現新能源裝備制造本地化配套能力邁出堅實的一步。前4個月,風光氫儲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完成投資近158億元,特別是氫能儲能裝備制造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完成投資超過21億元。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