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dbi8b"><legend id="dbi8b"><th id="dbi8b"></th></legend></li>

  • <span id="dbi8b"><optgroup id="dbi8b"></optgroup></span>

    <span id="dbi8b"></span>

    新型儲能今年上半年并網規模直逼2022全年

    2023-07-31 07:29:49 太陽能發電網
       新型儲能今年上半年并網規模直逼去年全年。

      今年的確稱得上是一個炙熱的夏天。六月起,多地電力提前迎峰度夏。新型儲能電站密集上馬為電力系統提供了更多靈活性的調節資源,助力電網平穩安全地迎峰度夏。

      事實上,與其說今年的6月30日是儲能的“期中考”節點,不如說是尚處在初期階段的行業的一次亮相。

      至少在表面上,今年“年中小考”的成績是超出預期的。在資本市場上熱火朝天的新型儲能,上半年的產業表現足以用“眾望所歸”來加以形容。

      根據尋熵研究院、儲能與電力市場,2023上半年國內并網的儲能項目總規模達到7.59GW/15.59GWh,規模幾乎是直逼2022全年7.69GW/16.26GWh的并網總規模。

     630搶裝潮盛況再現

      “630”和“1230”對于項目工程人來說不會陌生,分別代表年中和年末的交付或并網節點。

      在2018年以前,光伏享有一定的政策補貼,為了趕上補貼節點,光伏項目往往會在六月末和十二月末迎來“搶裝潮”。

      一家從事電力電子設備的公司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我們記得2018年6月,幾乎那一個月的時間,大家每天看到擺放在廠房過道兩排的貨一晚上全發出去,天亮之前再把空的設備殼體運進來組裝。尤其是6月27號那天,我們整個公司的人員幾乎傾巢出動,幫助客戶的光伏電站接入SVG設備,一天就為50多個光伏電站安裝了80多臺設備。”

      另一位項目經理回顧,“以前每當迎來年中、年末并網潮,工地上的景象總是熱火朝天。幾百個人在工地現場安裝光伏板,24小時連軸干活。吃住都在工地上,光是送飯的就有20多個人,必須把熱湯熱飯送到工人手上,今天這個肉、明天換燒雞,各式各樣的菜式變著花式上,保障好光伏并網大會戰。”

      而光伏平價上網之后,630已經不再具有原本的意義,更多的只是一種基于企業經營層面或者業主要求所沿襲的慣例。

      不過,630對于新型儲能項目來說,今年又成為一個重要節點,搶裝潮的盛況重現。

      今年多地的獨立儲能提出了并網節點。根據尋熵研究院、儲能與電力市場對公開項目信息和狀態的統計,6月新型儲能的并網規模達到4.34GW/9.07GWh,占到上半年并網總規模的近58%。

      據悉,截至7月28日,新源智儲今年11個儲能項目共計超1686兆瓦時接連順利并網。新源智儲副總經理邱勇介紹,這之中永州項目、東明項目和諸城項目均要保障“630”并網節點,設備供貨時間和工程工期都較為緊張,公司加緊排產計劃,保障設備按時到達施工現場,為設備安裝與調試預留時間。

      緊急并網不僅是卡點完成任務,更具有提高電力系統安全迎峰度夏的重要意義。例如,由新源智儲交付的湖南能投永州水灣100兆瓦/200兆瓦時電網側共享儲能項目為列入湖南省調峰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打下堅實基礎,對電網調峰調頻,迎峰度夏期間提高本地區電網質量和電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而這些數據的背后,是若干工程、技術、電力人員支撐項目的推進。接通記者電話時,新源智儲項目經理劉權提到,為了保障在手的建設項目順利交付,這十多天他所在的團隊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是常態。而為了按期完成調試目標,需在電網批準的時間段內進行充放電測試。

      7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負責人劉明陽介紹,近年來,受風電、光伏發電大規模開發消納需求驅動,并在相關產業政策支持下,我國新型儲能快速發展,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全國各地對新型儲能重視程度持續提高。

      燦爛的數據背后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剛起床馬上就要到項目上去,一年到頭都在外面負責項目建設。”劉權告訴記者。而這,這幾乎成了今年儲能人工作的縮影。

      “行業發展太快了”


      “儲能發展的太快了,我們都有點看不清行業了。”一家儲能企業產品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嘆。

      某企業的負責人如此描述今年的儲能產業景象,電芯越做越大,單個箱體容量從原來的2MWh到現在最大的已經能做成20尺的5.1MWh。容量做大以后,電壓平臺做大。單個電站的項目也從原來的兆瓦時級向吉瓦時級擴大。

      “原來我們參與的2MWh或者5MWh的項目都有幾家在爭取,現在中標的一個項目沒有200MWh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中標了項目。”他戲謔地稱。

      記者與業內人士交流時注意到,產品的快速迭代也為行業帶來了煩惱。

      智光儲能董事長姜新宇近日在公開場合提到,2021年以前,大部分的廠家還是在推280Ah的樣品。但是2023年,大家發現2021年的產品已經過時了。那么未來兩年、三年之后,這些現存的儲能電站還能不能找到匹配的電芯?找不到電芯之后,這么多電池倉、電池架如何替換,更不要說5年以后的產品格局了。

      事實上,電芯廠每推出一個新產品,下游的PACK廠和系統集成廠商都要重新進行產品認證。“一個項目,除了電芯要認證,PACK和系統也需要認證。假如電芯迭代過快,對于后面的資源來說,真正拿下來的周期就會很長,對于后面的發展也會形成阻礙。”

      技術快速成長,新路線百花齊放,產業需求在政策引導和市場化的競爭下更加放大。

      對業主而言,今年最大的喜訊或許是中標價格的降低。記者走訪調研了解到,去年儲能項目電芯價格最高時超過1元/Wh,而今年電芯的報價約下降了30%以上,至每瓦時六毛多。

      科士達7月2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材料價格下調降低了儲能的系統成本,進一步擴大光儲業務市場需求。

      7月18日,中國能建電子采購平臺公布了最新一期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集采的中標候選人情況。在0.5C(2小時系統)中,比亞迪報價跌破1元,為0.996元/Wh,0.25C(4小時系統)報價為0.866元/Wh。

      而當系統報價跌破1元/Wh,買方和賣方的觀點迥然相異。事實上,這對于自有電芯的廠家而言的,尚享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但成本絕對不是目前儲能降本的唯一因素。尤其是第三方的系統集成商,往往不得不在集采招標價格的不斷下降中讓渡毛利率。

      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產品的投標價格似乎只能去“迎合”市場。而更關鍵的原因是,在資本的加持之下,當前卡位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

      好在,上半年各類型儲能采購的平均報價與平均中標價處在較為接近的水平上,大多數項目并非最低價中標。

     盼機制走向多元長效化

      政策始終是決定項目推進與否的重要因素。在6月的并網投運項目中,僅湖南一省并網規模便超過1GW。年初,湖南省發改委下發通知,2023年6月底前全容量并網運行的新型儲能試點項目按其裝機容量的1.3倍計算所配新能源容量。

      但在另一方面,政策的搖擺也對行業造成變相打擊。

      在山東,有關儲能電站容量市場的補償標準就經歷了幾次搖擺。

      2022年5月以前,政策上,山東省給予儲能電站按照全額容量發放容量補償電費。對于業主而言,彼時的政策光靠容量補償便可以收回成本。而在2022年7月,山東對容量補償電價做出了調整,降為原來的十二分之一。在反對聲中,山東在8月再次做出了調整,使得儲能電站在容量市場中基本處于容量電費成本和容量補償收入持平的狀態。“調整這塊,我們其實覺得降得太低了。”國網山東的一位負責人感嘆。

      預期之外的政策變動現象不在少數,政策穩定性也成為儲能市場的主要擔憂之一。

      5月1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抽水蓄能電站容量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南網儲能公告,公司所屬7座投運抽水蓄能電價獲核定。根據核價結果,預計上市公司將減少2023年收入預算4.96億元。

      另外,在火儲調頻項目中,由于其價格形成機制,按照以往經驗來說,一般先期投運參與AGC輔助服務調頻的火儲項目具有豐厚的收益,很多省份先期投運的項目在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而后期隨著參與者的增多,市場競爭激烈帶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原有的收益模型也不得不做出調整。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在其編寫的《2023年(二季度)新型儲能典型應用與發展態勢分析報告》中也提到了若干現存的挑戰。

      新能源側配建儲能主要收益模式在于減少棄風棄光和降低新能源場站兩個細則的考核,收益有限,主要仍依賴于新能源場站建設成本的分擔,商業模式的缺失導致新能源側配儲利用率較低。整體而言,各地仍需進一步探索落實新能源配建儲能相關準入規則和交易結算方法,豐富其服務品種和收益水平。

      共享儲能商業模式呈現地域差異、收益品種多樣等特點。總體來說,電網側共享儲能商業模式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通過觀察已投運共享儲能項目和各地區新出臺的政策文件,當前共享儲能收益水平整體偏低。

      政策面的成熟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標普全球大宗商品天然氣、電力和氣候解決方案研究總監韓冰在近日的“2023北京大宗商品市場洞察論壇”上稱,隨著電力市場機制未來更加靈活,以及儲能系統成本的不斷降低,國內電化學儲能市場將在2030年前后迎來拐點。

      所謂“拐點”主要體現在:2030年前后,一是屆時市場機制更加靈活,無論新能源配儲、獨立儲能,還是工商業儲能項目,都將獲得相對公平的市場主體地位,可以參加各種電力市場交易;二是6小時充放電時長的電化學儲能成本預計與抽水蓄能成本持平。

    作者:費心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www.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美女羞羞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麻豆精品传媒视频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另类精品| 韩国伦理片年轻的妈妈|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免费可以看| 色八a级在线观看|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免费超爽大片黄|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在线视|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两个男gay的做污污的过程| 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资源|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022a|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pruburb.html官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青草| 青柠在线观看视频hd| 国产v在线播放|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理论电影理论片| 夜爽爽爽爽爽影院|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挡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