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體育電影《熱烈》中,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拍攝的比賽場景,讓觀眾提前體驗在亞運場館觀賽的酷炫。其實,這背后還有件更酷的事:場館內氛圍感十足的燈光所用的電能,原來是穿過曠野戈壁、跨越崇山峻嶺,從大西北源源不斷輸送而來的綠電。
綠電是指在生產電力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和火力發電相比,對環境影響較小。
綠色是本屆亞運會的鮮明底色,杭州亞運會將實現亞運史上首次全部競賽場館常規電力使用綠電。
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設施運維處副處長李沈飛告訴記者,這些綠電大多來自“遠方”,有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嘉峪關、黃土高原等地的光伏電能,以及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風力電能。通過特高壓網架的輸送,絲綢之路上的“光”,點亮了亞運的燈。
為助力本屆亞運會踐行綠色辦會理念,省發改委、省能源局、國網浙江電力、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會同杭州亞組委,聯合開展杭州亞運綠色電力專項行動,在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的組織下,開展綠色電力交易。杭州亞運會綠電交易還納入了省內分布式光伏電站綠色電能,“浙里”的光,也在點亮亞運。
自杭州亞運綠電交易開展以來,交易電量已達6.2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7.6萬噸。相關部門還通過對亞運場館降碳改造,在亞運場館部署節能降碳綠網,從“源頭低碳、設備高效、控制智能”三個方面實現精細化用電。
“亞運主體育場‘大蓮花’里,可以分區監測場館溫濕度、光照度、人群密度等。”李沈飛介紹,這也是自主研發、集成的“末端降碳智慧綠網”技術在“大蓮花”的首創首用,通過動態管理每個區域能耗情況,針對賽事期間、一般開放日活動期間、休賽期間場館內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運動”“舒適”“節能”三種能效管理模式,最終達到精準降碳效果,實現場館能效提升10%以上。
上周,十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在杭留學生組建了亞運國際播報團,來到亞運村體驗“醫、食、住、行”,其中6幢4層樓的“萬人食堂”讓大家贊不絕口。如同一汪湖水的餐廳屋頂里也藏著綠電——利用屋頂建設光伏發電系統,餐廳屋頂光伏系統規模達173千瓦,預計每年可生產綠電約19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7噸。運動員餐廳所在區域賽后將改造為亞運村配套的“綠電小學”,作為“亞運文化遺產”,繼續傳播“綠色辦賽”理念。
作者: 來源: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