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全球對非洲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投資未能在當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
國際勞工組織(ILO)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的最新年度《可再生能源和就業》報告顯示,2022年,只有32萬非洲人就業于新能源行業,比2018年下降了0.6%。
盡管過去五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持續增長,投資也有所增加,但綠色轉型的發展戰略未能在非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IRENA的數據顯示,2022年,非洲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了18%,達到63034兆瓦。該行業的投資在五年內增長了44%,截至2021年達到130億美元,但就業崗位數量比2018年的32.2萬有所下降。
在全球范圍內,隨著投資和裝機容量的不斷增長,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就業機會也在持續增加,進一步佐證了投資清潔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政策的合理性。
該報告稱,2022年,全球超1370萬人就業于清潔能源相關行業,比2018年報告的1100萬增加了24.5%,比2012年的730萬增加了近一倍。
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統計數據也顯示,在截至2021年12月的五年中,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增長了19.5%,達到3820億美元。
與此同時,2022年全球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309萬兆瓦,創歷史新高,相較于2018年增長了30%以上,說明該行業投資有所增加,并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IRENA總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莫(Francesco La Camera)和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吉爾伯特·胡博(Gilbert Houngbo)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如果適當擴大教育和技能發展計劃,落實勞動力發展計劃,及時應對勞動力市場中不斷變化的需求,我們就有望在未來幾年、幾十年內創造數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然而,如今的可再生能源工作分布集中,只適合較少國家發展。也就是說,當前新能源行業的設備制造和產能安裝的地理分布不均勻。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超過58%的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員來自中國、巴西、美國和印度,而其中來自非洲的就業人員僅占2.3%。
這4個國家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總計191.8萬兆瓦,占全球總容量的61%以上。
但在非洲,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水力渦輪機等可再生能源設備的制造業很少,進而導致可直接就業的技術崗位不足。
非營利研究機構世界資源研究所(WRI)非洲部門的副主任利百加·雪莉(Rebekah Shirley)認為,盡管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制造業規模很小,但隨著非洲產能的不斷擴大,在理想情況下,可再生能源部門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雪莉稱,“我們無法完全掌控可再生能源的供應鏈。在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就業崗位中,中國和印度占比最多,但這并不意味著非洲沒有機會利用可再生能源行業創造就業機會。”
雪莉博士稱 ,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創造的就業機會大部分來自下游產業,即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的行業,以及間接的上游產業,即提供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的原材料。“可再生能源是一種維護成本非常低的技術,所以在維護過程中不會涉及很多工作。因此,這些間接的上游和下游就業機會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地方。”
由于國際勞工組織和IRENA提供的數據主要集中于可再生能源行業創造的直接就業機會,此類機構提供的匯報中可能未計算該行業創造的間接就業機會。例如,據全球非營利組織“人人享有電力”(Power For All)制作的另一份報告估計,到2021年,肯尼亞有49,572個可再生能源工作崗位,比IRENA估計的數字多出近10,000個。雪莉博士表示:“實際情況在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間接和非正式的工作往往沒有被計算在內,這一點十分重要。”
作者:編譯李可兒 來源:能源輿情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