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擴產動作頻頻,引發了市場對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同時,光伏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也成為市場的一大關注點。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 10月24日下午,光伏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交流座談會在上交所召開,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愛旭股份和陽光電源等5家滬深兩市光伏行業頭部企業參加,與市場機構共同探討行業發展趨勢,交流光伏行業市場空間、競爭格局、產能擴張等熱點問題。
與會人士認為,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即落后產能相對過剩、某一時點相對過剩。上市公司的擴產計劃會根據市場情況有步驟地實施,與當期實際投產的產能并不完全相同。
對于行業發展空間,業內認為,在推動能源轉型的長期需求下,光伏行業將延續快速增長趨勢,未來3~5年光伏行業仍將以至少每年25%~30%的增長率擴大市場空間。
光伏行業未來技術趨勢如何?
步入2023年,硅料產能大量釋放,行業成本壓力得到緩解。在此背景下,光伏龍頭企業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
光伏一體化企業晶科能源預計,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1.4億元到65.4億元,同比增加266.36%到290.22%。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5.63億元到55.77億元,同比增加89.94%到132.15%。阿特斯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6億元至31億元,同比增107%至147%。
那么,光伏頭部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是什么?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認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持續投入研發構建技術壁壘;二是發揮全球化能力和品牌優勢,更好滿足海外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通過規;、一體化和數字化生產帶來成本優勢。
“公司的競爭優勢在于國際化、研發突破以及良好的成本控制!卑⑻厮苟麻L瞿曉鏵表示。
同時,市場對光伏行業未來技術趨勢也頗為關注。業界普遍認為,光伏產業將從累計裝機量的“T瓦時代”,邁向年度裝機量的“T瓦時代”。
瞿曉鏵認為,2030年或更快的期限內,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將達到T瓦(1000GW)級別。
“光儲一體化及高比例儲能配置將為光伏行業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推動平價時代向前邁進。”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光伏企業提供的產品應當能夠面向不同應用場景、適應各類客戶需求,行業內的技術路線是多元的。
業內:高效優質產能并不過剩
當前,產能出海已經逐步成為趨勢,光伏企業不斷加強海外戰略布局,也引發了市場對產能過剩的擔憂。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光伏企業居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地位,在組件、電池片、硅片等各環節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超過75%、80%和95%。
為抓住市場機遇,光伏企業擴產動作頻頻,由此引發市場關于產能過剩的擔憂。
對此,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認為,光伏產業從長期來看是一個需求快速增長的產業,技術迭代較快,一旦舊產品無法提供更低的度電成本,就將被優秀產能替代,而高效優質產能并不過剩。
李仙德也稱,在需求增長的確定性前提下,產能充裕有利于市場競爭,推動全行業提質增效。
“我們走出去,核心圍繞著低成本創新,不能盲目布局。”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說。
據了解,目前多家光伏龍頭企業與“一帶一路”國家簽訂投資意向書。曹仁賢稱,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緊密協同,中國光伏企業應當把握住全球能源轉型的新機遇。
當然,在全球化過程中,光伏行業一直遇到國際貿易環境帶來的挑戰。
“我們過去不斷地和國外貿易保護進行斗智斗勇,過程中大家發現,我們的收入增長更好了。面對多元的貿易保護,我們也已經有了預判和準備,有了更好的全球化供應能力,包括產能布局和服務能力!备呒o凡說。
作者: 來源: 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