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勁市場需求帶動下,2023年成為眾多企業緊盯的“增長年”,更多企業涌入儲能市場。儲能企業數量激增,加速爭分儲能蛋糕,而海外作為利潤更優的市場,成為眾多中國企業拓展儲能的重要戰場。
今年以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儲能、陽光電源、天合光能、海辰儲能、億緯鋰能在內的企業加速“走出去”步伐;乜2023年第三季度,據不完全統計,力神電池、瑞浦蘭鈞、鵬輝能源、陽光電源等相繼在海外簽約訂單,國內企業出海加速。
9月12日,瑞浦蘭鈞與儲能集成商Powin簽署8.4吉瓦時印度尼西亞電池采購項目協議;9月18日,南都電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當前在手訂單飽滿,其中大儲訂單約有一半為海外訂單。
為何海外市場“更香”?
在產業發展中,我國儲能企業具備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幾乎覆蓋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與各類產品。一方面,中國企業具備成熟的以鋰電池為核心的儲能產業鏈,擁有眾多大規模鋰電池生產基地,具有產業鏈、成本等強勁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在電池技術的選擇方面,中國企業大多是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在成本控制、電池性能、安全、技術演變趨勢等方面擁有先發優勢。
在海外市場區域方面,以美國、歐洲、澳洲等主流市場為主。在應用場景方面,不僅僅是極具優勢的戶儲領域,還開始加速向大規模的電網側和電源側市場滲透。在產品上,也由單一的產品供應商向可提供多產品協同發展的全場景解決方案供應商過渡。
對企業而言,國內儲能市場以政策驅動為主,盡管發展態勢強勁,但行業整體仍處于商業化初期,或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即在當前階段而言,儲能項目缺乏快速獲利的盈利模式。
反觀國外,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地區儲能政策及商業模式更為成熟,儲能項目經濟性更為可觀。部分國家還出臺了儲能補貼方案,比如,西班牙政府計劃為該國部署的儲能項目提供1.6億歐元資助;英國通過引入容量市場等新的電力市場服務品種,使儲能獲得新的收益來源。
圖:部分國內企業的歐洲工廠
走向海外市場,儲能企業收獲了什么?
國內企業已經嘗到“走出去”的甜頭,多家企業儲能業務都獲得了較亮眼的成績。陽光電源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儲能系統產品實現營收85.23億元,同比增長257.26%,其中,海外業務占比80%以上,儲能系統產品的毛利率為30.66%,同比增長12.29%。
國軒高科則通過加快實施“做大儲能”“國際化”戰略,先后與一批國際企業建立合作,大力開拓國外儲能市場。上半年,國軒高科海外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96.74%,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從2022年上半年的8.94%提升至目前的20.09%;儲能營收41.47億元,同比增長224.33%。
2023年上半年,主營戶用儲能的派能科技也表現不凡,其海外業務營收為24.72億元,占總營收的96.69%。在海外市場,戶用儲能市場滲透率較高,派能戶儲業務發展前景廣闊。今年5月,派能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更是與意大利公司Energy將共同投資建設儲能工廠,這也是派能在海外首座儲能工廠。
而我們較為熟知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儲能業務更是實現了高速增長,尤其是海外市場在能源電力價格高企疊加碳排放政策嚴格執行之際,兩大巨頭無論是在儲能鋰電池還是儲能系統銷售規模均明顯上升。2022年,寧德時代已率先在儲能領域突破了北美市場,先后與當地多家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滿足美國對可再生能源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伴隨全球儲能市場的大爆發,我國的儲能企業紛紛秣馬厲兵、多線并進,一方面利用自身優勢,研發多樣化的高質量產品。一方面在搭建渠道體系上發力,快速滲透主要區域市場,走向全球。當前,我國儲能產業尚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產業鏈價格、技術設備、專業人員、規范意識等各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在變革趨勢來臨之際,只有做好提前的規劃布局,才能搶先獲得勝利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