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受到資本熱捧的光伏產業,如今再次陷入周期“魔咒”之中。
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光伏產業受益碳中和紅利,迎來高光時刻,并進入高速擴張階段。憑著制造與應用端雙重發力,市場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2022年,我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創下新高,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與此同時,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從2020年的全年不足50GW躍升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近129GW。可以說,光伏產業不僅成為業界競相跨界的首選領域,而且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重點對象。
在資本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完成IPO,超15家上市企業的市值躋身“千億元俱樂部”。2023年5月,上海舉辦的全球光伏展會吸引了數十萬人參觀,成為光伏“盛宴”的真實寫照。
然而,隨著這場盛會的落幕,行業急速反轉,“盛宴”變成了“剩宴”。產能過剩的悲觀情緒蔓延,隨之光伏價格陷入“肉搏戰”。在資本市場上,光伏概念股遭受重創,相比股價高值階段,上萬億市值化為泡沫,目前估值已降至歷史新低。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疊加IPO及再融資政策調整,光伏制造的投資熱潮已呈現減退趨勢。在跨越周期的過程中,品牌影響力、渠道建設、成本規模和技術布局等不同的企業正在被檢測“抗壓指數”,經受洗牌的考驗。
“退潮后,才知道誰在裸泳!蹦彻夥堫^企業人士向記者如此表示。
當前,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11月9日,記者從某光伏企業處獲悉,相關部門近期將組織召開光伏制造企業座談會,引導光伏產能合理布局。這無疑將為光伏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指引。
談“!鄙
光伏產業階段性產能過剩,加劇了整個行業的內卷。
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以來,光伏產業鏈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環節的開工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價格已經分別下跌超過61%、33%、44%%和41%。其中,在上游價格傳導和競爭加劇共同作用下,當前組件價格已跌至1元/瓦左右,直逼企業盈虧線。
在10月30日舉行的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指出,當前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難以盈利,并對行業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他表示,“可能到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很多地方上招商引資的光伏項目將出現數量較大的爛尾局面!
產品價格變化直接關系企業利潤,勢必對企業業績的成長性構成挑戰。同時,考慮到整體二級市場環境不佳,投資者的恐慌和悲觀情緒在所難免。
記者注意到,目前光伏上市企業的利潤尚未出現大范圍波動。但2023年以來,以多晶硅為代表的產品供應逐漸釋放,導致其價格顯著下滑,即便頭部企業也難逃業績受損。以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為例,2023年第三季度,兩家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68.11%和87.61%。
股市早已提前反映。Wind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光伏指數已經從5292.18 的高點跌至3715.91(11月9日),跌幅約30%。其間,光伏概念股普遍處于下跌態勢,部分跌幅甚至超過60%。記者粗略統計,僅從百億市值級別的光伏上市企業來看,當前的市值總和相比2021年末已經跌去超萬億元。
在10月24日舉行的光伏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交流座談會上,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表示,“現在二級市場反映的是對光伏預期最悲觀的情緒。投資者會擔心產能過剩、利潤降低等問題。”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認為,當前光伏板塊估值已經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擔憂2024年行業競爭加劇導致單瓦盈利下滑。這種悲觀預期已經在股價中得到體現。
一個典型事件是:9月26日晚,通威股份宣布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公司方面解釋稱:“當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
即使在悲觀的市場氛圍下,自8月以來,晶澳科技、陽光電源、天合光能等為代表的光伏上市公司紛紛披露回購公司股份計劃或進展。這些舉動旨在向市場傳遞積極的信號,表明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事實上,隨著光伏市場瘋狂擴產并進入階段性過剩階段,過去一輪資本投資周期已宣告結束。
光伏大佬對于當下資本的表現或早有預期。早在10個月以前的2022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上,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便提醒:“行業的穩健發展,肯定是需求平穩上升的拉動。但是,短期內一些需求的暴增,在未來會引發產能過剩,然后過度競爭,到最后資本退出,這對整個行業的傷害非常大!
投資熱情減退
與過去兩年一路沖高的投資聲音不同,隨著2023年市場形勢的變化,下半年無論是光伏“老兵”還是跨界者都在產能投資上陸續釋放出一些“理性”聲音。
10月30日,大全能源宣布稱,其全資子公司二期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延期。
大全能源方面表示,受市場環境、供需關系等客觀因素以及實際建設進度的影響,上述項目整體實施周期有所放緩,導致實施進度較原計劃有所滯后。公司決定,將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
往前追溯,9月底向日葵宣布,其與捷佳偉創終止原投資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項目所用設備購買的合同。
向日葵方面表示,合同終止系公司在對光伏產業發展情況、中期趨勢及行業頭部公司投產計劃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后的審慎決策。其中一個原因是,近期光伏行業產業鏈主要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行情況。
記者注意到,部分跨界者進入光伏制造領域后也開始萌生了退意。2022年,皇氏集團開始跨界光伏領域,并通過成立安徽綠能進入TOPCon 太陽能電池制造環節。但到了今年10月中旬,皇氏集團在回復深交所問詢時卻展現了與之前強烈跨界姿態時截然不同的態度。
皇氏集團方面稱,從行業發展情況看,國內TOPCon電池產能正加速釋放,產品單價較年初有了較大幅度下降,考慮到TOPCon電池屬于重資產投入,后續仍需要投入較大資金,決定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保障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主業上,因此對原項目投資做出相應調整,轉讓安徽綠能控制權。同時,公司將結合自身業務積極發展光伏EPC 業務并從中獲得收益。
不僅如此,在融資收緊背景下,光伏產能投資的步伐或將進一步放緩。
今年8月,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明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對于大額再融資,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等規定。記者注意到,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部分光伏企業的IPO或再融資籌劃終止。
比如,11月6日,金剛光伏宣布,綜合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資本市場及相關政策變化因素,決定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此前,該公司擬募資不超過20億元,用于投資年產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1.2GW組件項目等。
“受證監會收緊IPO和再融資事宜影響,公司定增暫時受到影響。同時,考慮到光伏市場變化,公司暫緩了上述投資項目的推進。”金剛光伏人士稱。
9月4日,由于聚成科技撤回IPO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對其終止審核。此前,該公司沖刺IPO,擬募資15.27億元,用于年產9000萬公里金剛石線項目等。至于IPO終止是否與IPO收緊有關,聚成科技董事會辦公室人員表示“不是很清楚”。不過,一位接近聚成科技的人士則向記者表示,“與IPO收緊沒有關系!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認為,從此前行業宣布的擴產項目實際進度來看,2023年硅料、硅片和電池均有項目達產進度顯著慢于預期。在產業鏈盈利中樞下移及資金環境收緊的過程中,預計行業整體擴產意愿將明顯下降。
周期與耐心
歷經20余年的跌宕起伏,光伏產業時而狂飆突進,時而墜落低谷。如今,整個光伏行業再次面臨著一次全新洗牌,價格戰與技術迭代并行,逼迫“弱者”退場。
正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近一年前的行業會議上所言:“今后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是前所未有的!
競爭的加劇源于光伏產業的狂熱擴產和跨界入局,導致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僧多粥少”的局面。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也曾指出,真正在光伏行業里走過一二十年的企業,看重的是行業未來更長遠的發展。由于整個光伏行業有自身發展的預期和規律,三五年時間在產品上發生一次迭代,因此不能過于激進,擴張要有節奏。
在高紀凡看來,進入新的行業周期時,必然要開啟新一輪的調整,這時誰最有競爭力誰就能贏得未來,相信只有能夠穿越周期的企業才能夠真正走向未來。
值得期待的是,當前光伏市場需求并未遭遇重創,新增裝機規模持續攀升,并被認為具有可期的市場增長空間。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今年多個場合發表觀點,“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問題,光伏是有著高度確定性、發展前景的行業”“目前全球光伏需求還在增長,處于高景氣發展狀態,是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萬億級市場。一個行業(光伏)總保持40%~50%的增速并不現實,維持在15%~30%也很了不起!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在光伏行業龍頭上市公司交流座談會上表示,今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可能達到450GW,甚至500GW。預計2030年或更快的期限內,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裝機量將達到T瓦級別,產業將從累計裝機量的“T瓦時代”邁向年度裝機量的“T瓦時代”。
晶澳科技方面也在近期一次投資者關系活動中稱:“我們對光伏行業未來市場需求非常樂觀。除了中國、歐洲、美國等傳統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速外,中東、非洲、中亞地區等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也將快速成長。未來,光伏在能源結構中占比將持續提升,將作為一個主要的能源形式存在,市場需求的增長具有很大確定性,行業可能會有階段性波動,但是長期向好、持續增長的趨勢不變。”
然而,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無論是深耕多年的光伏“老兵”,還是堅定入局的“新兵”,都需要一些穿越周期的耐心,包括資本市場。
記者觀察到,自2023年以來,頭部光伏“老兵”進一步提升全球化水平,不僅加強了海外銷售渠道建設,還在美國、中東等地區布局建設制造基地。同時,也有企業手握充裕資金,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等待新一輪技術周期的到來。
11月8日,天弘基金基金經理劉笑明發文稱,“光伏行業面臨供給過剩的情況,依賴后續的產能出清。板塊表現依賴后續供需格局的改善。”此前他還表示,“(光伏)行情的問題最終會通過行業發展解決,只是這個時間上,大家可能需要再耐心一些。我們等待的不僅是光伏行業的緩和,更多的是等待一個契機!
作者:張英英 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