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主題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中宏網記者:自治區能源局圍繞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開展哪些工作,取得的哪些新亮點新成效?
自治區能源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人事處處長)米萬紅:一是著力優化新能源生產布局。針對發展相對落后地區沙戈荒土地較多、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規模化開發條件等特點,布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自治區新能源倍增行動實施方案》,規劃邊境沿線、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建設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有效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帶動和改善邊遠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全區經濟發展。
二是全力推動農牧民參與新能源建設。把光伏扶貧作為推動新能源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新探索、新方式。一方面,自2017年以來,累計安排光伏扶貧項目規模165.5萬千瓦,2019年底全部建成并網發電,累計發電已超過百億千瓦時,惠及11個盟市、2335個嘎查村的15.3萬農牧戶,推動農牧民在20年內實現穩定增收。另一方面,今年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光伏幫扶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計劃在全區未享受光伏扶貧政策的行政村,布局村級光伏幫扶電站100萬千瓦左右。
三是深入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以農網鞏固提升工程為抓手,重點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邊境縣、抵邊村莊等農網薄弱地區加大配電網建設力度,“十四五”以來共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4.45億元,完成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5321公里,配電變壓器3315臺,新建和改造低壓線路3155公里,改造戶表3.2萬塊。在此基礎上,印發了《保障偏遠農牧戶基本生活和基本生產通電升級工程實施方案》,從今年8月份開始,到2024年底,集中完成近2萬戶偏遠農牧戶通網電和新能源供電系級升級改造工程。
四是切實保障農牧民用煤用氣需求。針對今冬明春全區農牧民320萬噸取暖用煤需求、城鎮居民1660萬噸集中供熱用煤需求,積極做好煤源落實、合同簽訂、價格規范、煤質保障等工作,制定出臺了《今冬明春供暖季民生供暖用煤保障工作方案》,全力保障全區群眾溫暖過冬。同時加快推動朝陽建平至赤峰輸氣管道建成通氣投運,結束了赤峰市槽車拉運的供氣方式,民生用氣價格大幅下降,多措并舉為農牧民用煤用氣提供堅強保障。
鳳凰網記者:近年來,自治區能源局加強頂層設計,堅持一手抓新能源開發,一手抓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典型經驗和做法?
自治區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劉揚: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自治區能源局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一手抓新能源開發、一手抓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發揮資源優勢,抓好新能源開發。內蒙古自治區風光資源富集,全區風光技術可開發量超過10億千瓦。預計年底全區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超9000萬千瓦,占全區電力總裝機的42%;全年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3000萬千瓦,是去年同期的4倍。保障性新能源項目方面,今年全年預計并網規模將達到1200萬千瓦,計劃明年再開工2000萬千瓦左右;“沙戈荒”大基地方面,今年年底前將并網100萬千瓦,力爭到明年年底再并網700萬千瓦;國家第一批基地項目方面,今年全年預計并網規模將達到1600萬千瓦,其中,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項目—蒙西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已于今年12月順利全容量并網投產;市場化新能源項目方面,今年以來已累計投產約570萬千瓦。
二是統籌規劃布局,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截至11月底,全區風電、光伏裝備制造項目206個,其中已建成投產項目105個,年產值約2900億元,較去年增加1400億元,同比增長89%;開工在建項目83個,總投資約3200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約640億元,提前完成年度計劃投資任務。預計到年底,我區將形成風電整建制配套能力2000萬千瓦,是去年年底的4倍;光伏組件生產能力2300萬千瓦,是去年年底的3倍。在補鏈方面,電池片、光伏支架、光伏玻璃、工業硅、鈣鈦礦電池、異質結電池等光伏產業鏈空白環節今年已有投產項目,軸承、主軸、減速機等風電產業鏈空白環節已有在建項目,預計明年將填補空白;在強鏈方面,風力發電機產能從1000臺提升至4000臺,光伏組件產能從700萬千瓦提升至2300萬千瓦;在延鏈方面,已建成投產項目逐漸在大功率高效低速風機、大尺寸N型組件等高端產品領域發力,此外逆變器、箱變、開關柜等產業鏈下游項目也均有布局。
總之,我們將持續加強頂層設計,以不舍晝夜的工作狀態,為實現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做出貢獻、奉獻力量。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記者:眾所周知,能源是內蒙古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事關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群眾衣食住行。請問: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今年全區能源經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自治區能源局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洪軼:2023年,我區能源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快、優”的特點。“穩”表現在能源經濟基本盤穩中向好,“快”表現在新能源發展、能源重大項目投資、能源裝備制造、能源主要產品增速好中有快,“優”表現在能源結構和布局好中向優。能源經濟工作能取得如此突出成績,是全區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
一是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和厚愛,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內蒙古考察,叮囑我們“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為我區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能源工作,準確研判國際、國內、區內經濟發展形勢,強化了能源經濟是我區“支柱產業”的正確方向,并為我區能源發展把脈問診,開出一系列發展良方。全區能源系統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力推動能源領域“闖出新路、進入上游、奮勇爭先”,重點抓好“三快三優三強”,即緊抓快干新能源、快抓重大項目、快抓裝備制造,持續優化能源布局、優化能源結構、優化政策,強化規劃、強化統籌、強化調度,推動年度任務取得顯著成效。
二是離不開有力有效的政策供給。自治區政府印發了《自治區新能源倍增行動實施方案》和《自治區光伏治沙行動實施方案》,為今后一段時期新能源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助力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黃河“幾字灣”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實。研究制定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案、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和優化電網審批建設的若干措施、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實施細則,努力提升全社會消納新能源的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優化完善并印發了工業園區綠色供電等6類市場化項目配套實施細則,對于市場化項目做到隨報隨批、應批盡批,為高質量有序推進自治區市場化并網消納新能源項目建設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是離不開科學調度、更務實的協調解決力度。全區能源系統與能源企業建立了高效的協調推進機制,秉持“政府即服務”理念,一方面督促企業盡快開工建設,按月掌握項目推進現狀,盡力把隱患、問題解決在前,杜絕項目“帶病運轉”。另一方面加大對接,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按月調度企業訴求,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及盟市協商解決,及時響應、快速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增強服務意識,充分發揮牽頭部門作用,堅持有諾必兌現、有約必履行的原則,深入推進政府承諾事項按期兌現,協調相關廳局、盟市依法依規兌現政企合作中對企業做出的各類承諾,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提升企業滿意度,為企業在蒙大力發展做好保駕護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