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針對裁員傳聞,晶澳科技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回應稱:“裁員傳言不屬實,公司目前無人員優化安排”。
光伏企業裁員消息頻傳的背后,是整個行業已經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財信證券在近期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截至去年12月,硅料價格、硅片價格、電池片價格和組件價格分別降至6.02萬元/噸、2.10元/片、0.38元/w和1.00元/w,較去年年初降幅分別為80%、58%、60%和45%。尤其是2023年第四季度,硅料價格、硅片價格、電池片價格和組件價格均值分別為6.70萬元/噸、2.42元/片、0.47元/w和1.08元/w,較年初降幅分別為78%、51%、50%和44%。從近幾年歷史數據分析,目前硅料價格已跌破2020第二季度的低點,硅片、電池及組件價格已創新低。
近年來,不少光伏企業斥巨資擴產。過去兩年,晶澳科技也拋出了多個擴產計劃,用于擴大產能的投資額超過600億元。其中2023年3月,公司在鄂爾多斯高新區投資年產20GW硅片、30GW電池項目,總投資額近130億元。
產能擴大的同時,晶澳科技的存貨也在走高。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公司的存貨分別為49.88億元、79.57億元和119.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9.39%、59.53%和49.67%。截至去年9月底,存貨數據已經增至168.1億元。
而基于產業鏈價格下行,有券商已經在去年三季報后調低了晶澳科技的盈利預測。例如,東吳證券下調了晶澳科技2023-2025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6億元、80億元和94億元,而前值分別為100.4億元、128.6億元和160.9億元。
針對產能問題,晶澳科技副總裁、董秘武廷棟近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2024年,公司將不再大規模擴張產能,重心放在消化現有產能、提升現有產線的利用率和投資回報率上。
同時,為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晶澳科技將目光轉向海上光伏等新興市場。近日,晶澳科技推出兩大海上光伏n型產品方案。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海上光伏尚處于起步階段,面臨海洋環境復雜、投資成本高等諸多挑戰。不過,海上光伏前景廣闊,需要相應的技術、政策等作為支撐。
作者:張增艷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