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年前后,光伏行業格外忙碌。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晶澳科技、華晟新能源、高測股份、華民股份等多家企業宣布新建項目投產,安徽皇氏綠能等企業的項目也迎來設備安裝的重要節點。
記者采訪多家企業的負責人后了解到,一方面,目前N型先進產能仍存在供應缺口,各家廠商瞄準TOPCon(一種高級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HJT(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鈣鈦礦等技術布局,以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中國光伏企業紛紛走出國門,赴海外投資布點。
在“光儲氫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光伏企業積極介入“第二賽道”,儲能、氫能獲得青睞。部分企業將氫能裝備作為再融資項目重點推進,部分企業就儲能業務設置了發展目標,一系列新投資計劃正在路上。
一線企業提高產能目標
近期,多個光伏項目迎來新進展。其中,華民股份控股子公司鴻新新能源高效N型單晶硅棒、硅片項目二期正式啟動,合肥華晟5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項目宣布正式投產,安徽皇氏綠能年產20GW TOPCon電池片首批生產線設備順利進場。此外,高測股份宜賓(一期)25GW光伏大硅片項目首批次切片投產,預計6月底實現滿產。
“公司的項目建設主要圍繞山西大基地展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晶科能源負責人表示,山西大基地項目包括56GW單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電池和56GW組件一體化產能,項目分四期建設,每期建設拉棒、切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各14GW。
該負責人介紹,山西大基地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整體有序推進;其中,一期和二期項目預計分別于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建成投產。
近期,晶科能源宣布了2024年的部分經營目標,如一體化規模行業第一,N型先進產能破百吉瓦,TOPCon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6.5%等。從晶科能源負責人的表態來看,山西大基地項目將發揮關鍵作用。
“2023年底,公司產能結構中電池為90GW,其中高效TOPCon電池占比75%以上。山西大基地作為公司2024年的主要擴產項目,預計貢獻新增28GW一體化TOPCon產能,是公司N型產能突破百吉瓦大關的主力項目。”
晶科能源負責人還提到,山西大基地項目作為公司規劃的最新產能,還預備了前沿的提效技術導入接口,疊加行業領先的“超級一體化”生產模式,新技術導入更加便捷,效率優勢進一步放大,助力2024年底26.5%量產效率的大規模實現。
談及新項目投資、投產情況,晶澳科技聯席執行總裁李守衛介紹,2023年以來,公司旗下有九個生產基地新建N型產能項目順利投產,如揚州20GW電池項目,越南基地2.5GW拉晶及切片項目等,“很多基地N型產能建設都跑出了晶澳速度,實現了百日投產。”
2023年12月24日,晶澳科技曲靖10GW電池和5GW組件項目投產,公司董事長靳保芳表示,隨著該項目投產,晶澳N型電池組件優勢產能快速擴增,全球產業布局更加完善均衡,覆蓋西南、西北、華北、華東和海外東南亞、北美區域,能夠更好滿足全球客戶需求。
“除了在建的海外項目,晶澳國內的鄂爾多斯基地還有30GW拉晶、30GW切片、30GW電池、10GW組件一體化產能項目在建。”李守衛向記者表示,待這些項目落地后,2024年底,晶澳科技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產能均將突破100GW。
搶占前沿技術制高點
“公司山西大基地項目規劃建設TOPCon產能,建成后將成為生產效率最優、運營效率最高、成本最具競爭力的N型產業鏈一體化工廠,其落地也將進一步鞏固公司N型時代龍頭地位,有利于公司搶抓光伏市場發展機遇,也符合公司的長遠戰略規劃。”晶科能源負責人說。
關于發展N型先進技術的意義,李守衛也向記者作出詮釋。他認為,在過去的2023年,性能更加先進的N型光伏產品已成為海內外客戶優先選擇,全球市場滲透率迅猛增長。雖然N型產業鏈各環節產能都在大幅拉升,但市場供應缺口還是較大,“N型產品供應能力是否可以滿足未來龐大的裝機需求,已成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關鍵。”
李守衛透露,晶澳科技已如期達成2023年既定產能目標,即組件產能達到95GW,硅片和電池產能分別達到組件產能的90%以上,同時完成了產能結構轉型,N型電池產能占比攀升至67%,基于此,晶澳的N型供應能力可以保障全球市場的各類訂單需求。
除N型TOPCon以外,圍繞其他先進技術的投資也在落地。以愛康科技為例,公司HJT組件在手訂單約2.95GW,但HJT電池自有產能無法滿足訂單需求。公司去年12月宣布,贛州愛康光電擬投資建設4.6GW HJT電池生產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21億元,新上1條600MW和5條800MW HJT電池產線。2024年1月2日,該項目第一條產線開始試生產。
鈣鈦礦電池也是業內關注度很高的前沿技術,2024年即將進入產業化關鍵期。為此,愛康科技擬在杭州錢江經開區投資建設HJT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究及生產基地,總投資約10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實驗室項目計劃投資約1.5億元,建設HJT鈣鈦礦疊層電池生產研發實驗室基地,二期中試線計劃投資約2.5億元,三期首條量產線計劃投資約6億元。
由正泰新能主導研發的項目“高效新型柔性鈣鈦礦薄膜光伏電池關鍵技術”入選2024年度浙江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正泰新能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團隊已實現剛性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與高穩定制備技術的突破,獲得小面積器件效率達24.5%,大面積組件效率達20.4%,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1.15%,并將工藝放大至大面積疊層電池中。
而在極電光能GW級鈣鈦礦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機械開足馬力穿梭在工地,工人們鉚足干勁搶工期、趕進度,預計在春節前完成廠房封頂,春節后進入潔凈施工階段。該項目是全球首條GW級鈣鈦礦組件生產線,2022年8月簽約、2023年4月開工,總投資30億元。
極電光能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廠房主體即將完工,配套設施同步建設,后續關鍵節點包括:2024年一季度完成項目交付,4月完成工藝設備進場,5月底前完成所有設備到廠齊套,8月底前完成設備調試,9月正式投入工藝優化調試,四季度初進入量產爬坡。
海外項目成發力重點
在記者采訪中,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表示,海外項目投資將是2024年的重點方向。
“公司規劃在泰國投建5GW硅片項目。除泰國基地之外,也在評估歐洲、拉美,以及中東等地區設廠的可能性,以完善全球產能布局。”正泰新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正泰新能在美國、土耳其等國家的制造基地建設正在啟動中,規劃美國投建2GW組件、土耳其投建1GW組件。“我們也在跟當地的各類企業進行接觸與合作洽談,以期建立雙贏合作的伙伴關系。”
李守衛告訴記者,除了2023年投產越南基地2.5GW拉晶及切片項目以外,2024年,晶澳越南基地還有5GW電池項目在建,美國基地有2GW組件項目在建,“這兩大海外基地新建產能投產后,將進一步增強晶澳對國際市場的N型供應和服務能力。”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也間接傳遞出天合光能美國基地的建設情況。其中,京山輕機全資孫公司新加坡晟成與天合光能美國組件制造公司簽署銷售合同,標的為太陽能組件流水線和層壓機設備等,合同金額491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1億元)。
無獨有偶,奧特維也已宣布,公司與天合光能簽訂采購合同,向該公司銷售劃焊一體機設備約0.97億元(含稅);同時,全資子公司無錫奧特維向天合光能全資子公司美國天合簽訂采購合同,向該公司銷售劃焊一體機設備約1.13億元(含稅)。
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到海外設廠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海外需求,就近供貨;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規避部分貿易壁壘。例如,美國是供不應求的高利潤市場,但由于存在一定的貿易管制和關稅壁壘,中國本土生產的光伏產品很難直接銷往美國市場。
據天合光能方面透露,公司在東南亞建設有6.5GW的一體化產能,產品主要供應美國市場;同時,公司在美國正在建設5GW組件產能。此前,有報道稱天合光能擬在墨西哥建廠,不過,公司辟謠稱,公司在做海外產能整體的規劃和布局,在調研不同國家和地區,墨西哥是調研對象之一,尚處在非常早期的信息收集和調研階段。
光伏企業海外投資的另一個重點方向是中東,2023年10月,TCL中環與Vision Industries簽署《聯合開發協議》,推動在沙特共同建設晶體晶片項目,該協議明確項目一期目標產能為20GW。“該項目將奠定TCL中環新能源光伏業務‘外循環’的基礎,并進一步提升TCL中環的全球市場競爭力。落地協議還在談,估計很快會有結果。”TCL中環人士向記者說道。
無獨有偶,天合光能也在阿聯酋規劃了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包括5萬噸高純硅料,30GW晶體硅片和5GW電池組件,將分期完成,其中第一期是5GW晶體硅片項目。
“第二賽道”投資加碼
在光伏主業之外,一線光伏廠商近年來紛紛尋找第二賽道,氫能、儲能等是重點方向。以晶科能源為例,公司提出2024年儲能、電芯業務目標進入行業前五。
“借助光伏領域的深耕,公司早在2019年就開始布局海外儲能業務,主要為海外客戶提供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液冷儲能系統,包括工商業和大型儲能,已經銷往24個國家和地區的84個客戶。”晶科能源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首座4GWh儲能系統工廠已成功投產,另一座12GWh儲能電池及系統已經啟動建設,預期2024年一季度實現首期4GWh儲能電芯產品投產。未來還將結合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促進儲能關鍵技術持續升級,持續完善儲能生態產品矩陣。
天合光能方面透露,公司儲能產品進展良好,產能方面,2023年底公司儲能電池、直流電池艙及交直流產品組合達到12GWh產能,2024年二季度末將達到25GWh產能。
在天合光能看來,儲能和光伏的用戶重疊度很高,公司在光伏產品銷售端具有明顯的品牌、渠道、全球化優勢。2024年儲能業務銷售規模和市場地位預計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5年,公司的儲能業務和光伏業務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公司大儲和戶儲業務協同發展。”
此前,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向記者表示,儲能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新能源時空錯配問題,其中,化學儲能負責短時的綠色能源儲存方案,氫能作為長效綠色能源儲存方案。“儲能可以破解電網消納壓力、突破光伏裝機瓶頸,構建光儲協同的新能源裝機模式可以打開市場天花板,光儲融合將成為下一階段新能源發展、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在氫能布局方面,也有不少廠商躍躍欲試。近期,雙良節能披露了一份再融資方案,公司擬通過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25.6億元,募投項目之一是年產700套綠電智能制氫裝備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84億元,計劃投入募集資金2.5億元。
雙良節能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將提升公司氫能裝備生產規模,完善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領域的技術支撐,有利于公司在新一代自主知識產權2000Nm^[3]/h電解槽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質量穩定、性能可靠、制氫效率優異的電解水制氫設備,增強公司全生命周期零碳綠電制氫解決方案能力,擴大新一代電解槽產品的生產能力,助力公司新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作者:劉燦邦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