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6日文章,原題:美國想打造本土太陽能產業,中國正大量建造近年來,美國對進口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設置了越來越高的壁壘,認為這是保護國內供應商的最佳方式。而現在,中國的太陽能巨頭們正在美國建廠。
過去一年,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它們的大部分生產都在中國——悄悄啟動在俄亥俄州、得克薩斯州等地興建或擴建太陽能電池板工廠的計劃。這是在美國《通脹削減法》推出生產補貼后,在美國興建工廠熱潮的一部分。
自該法案頒布以來,在已宣布的約80吉瓦太陽能電池板新產能中,中國公司占了近1/4。據計算,若迄今宣布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得以建成,這些公司將成為補貼的受益者。按照美國標準,許多都屬于大型工廠且發展速度很快。至少有4家中國大型制造商支持的新工廠計劃于今年投產,建成后的產能將達到美國去年創紀錄的33吉瓦太陽能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
對美國來說,中企對建廠的熱切關注喜憂參半。美國正著力建立國內太陽能供應鏈。行業追蹤者估計,全球太陽能生產的80%以上在中國境內,其余大部分在東南亞,也多是由中國大型制造商出資或承建的。這些制造商擁有在美國迅速建廠所需的技術、供應商和雄厚資金。這對當地經濟和美國雄心勃勃的清潔能源部署目標都是一大利好。不過,美國的補貼本來是用來減少美國在清潔能源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總部位于西安的隆基綠能與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在俄亥俄州成立合資企業,將開始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累計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一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國際總部位于上海。其美國分公司總裁史蒂文·朱說:“我們絕對不想錯過這波浪潮。”該公司2023年9月宣布將投資2億美元在達拉斯附近建廠,每年可生產5吉瓦太陽能電池板。第一批太陽能電池板預計今年年中下線。
一些美國本土制造商對此表示歡迎。中國的競爭對手一直非常靈活,產品也便宜得多,單靠關稅來抵制他們并沒取得持久的成功。Auxin Solar公司首席執行官馬蒙·拉希德說:“只要他們遵守規則,與其他國內制造商競爭沒有問題。”
但對華鷹派人士稱,讓中國太陽能和電池制造商獲得美政府補貼可能破壞建立國內供應鏈的努力,并威脅美國能源安全。貿易律師蒂莫西·布萊特比爾說拜登政府正陷入兩難,因為既要應對氣候變化又要擴大國內制造業,還要奪回太陽能技術的領先地位——所有這些都要求對中國大型制造商采取不同做法。
天合光能和其他中國太陽能巨頭一樣,著力表明自己的良好意愿。朱表示,美國分公司的80多名員工都是美國公民。公司計劃將賺到的大部分錢再投資到美國市場。美國市場需要中國太陽能制造商的技術、從中國引進供應商的能力、資本和投資意愿。
作者:弗瑞德·德沃夏克,陳俊安譯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