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8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會上有媒體提問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2023年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我國“新三樣”的出口已經超過1萬億,有望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牌。您所從事的光伏產業是這個時代的追光者,在您看來科技創新對您的追光有著怎樣的推動力?
高紀凡表示,光伏行業從當時的技術、市場、設備三頭在外,到如今市場規模、技術水平、生產制造、產業鏈完善程度全部全球第一、領跑世界。在光伏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他不僅是一名親歷者,更是一名奮斗者。他還清晰記得2010年天合光能的核心技術變成國際標準的所有細節。此前,光伏行業所有國際標準都是由國外企業制定的,高紀凡決心要改變這個局面。當時,光伏組件的質量保存期只有15年,從所學的專業出發,他深信通過技術創新突破完全可以讓光伏組件的質量保存期做得更長,便馬上組織研發團隊進行攻關。經歷了幾十次的失敗,通過1000多個日夜的堅持不懈,高紀凡和團隊成功了。現在光伏組件的質量保存期最高可以達到30年以上,為全球的光伏發電大大降低了成本。
“2010年光伏行業遭遇寒冬,全行業虧損,很多人建議我要砍掉研發投入,我說什么費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發投入。”高紀凡說,“研發投入每年持續加大,累積投入超過230億元。正是由于長期的投入,我們的發明專利擁有量全球領先,25次創造世界記錄,獲得中國工業大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我深刻體會到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雖然要經歷千辛萬苦,但是只有牢牢抓住創新不放松,才能收獲一覽眾山小的喜悅。”
作者: 來源:澎拜新聞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