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協鑫科技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在江蘇蘇州舉行。由于協鑫科技是光伏行業新科技——顆粒硅的研發者,也令這場發布會更為引人矚目。
關于顆粒硅,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在發布會上披露,去年第四季度,協鑫科技包頭基地顆粒硅平均生產成本已低至35.9元/公斤。在此基礎上,去年全年,協鑫科技實現了顆粒硅降本27%。
與之對比,根據集邦咨詢最新發布的多晶硅市場價格數據,在價格長期下行后,今年3月6日至13日,單晶復投料市場均價報60元/公斤、單晶致密料市場均價報58元/公斤、N型料市場均價則達到了71元/公斤。
事實上,生產成本只是顆粒硅較傳統西門子法多晶硅的優勢之一。蘭天石還透露,協鑫科技江蘇、內蒙古(呼和浩特及包頭基地)、四川四大基地顆粒硅合計產能目前已全面放量至42萬噸/年,據測算,其較同等規模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可節省電力186億度,對應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59萬噸。
在價格、碳足跡優勢之外,蘭天石介紹,協鑫科技目前已實現顆粒硅5元素總金屬雜質含量≤1ppbw的產品整體比例穩定在90%左右;同時,5元素總金屬雜質含量≤0.5ppbw產品整體比例提升至約75%(部分基地已接近90%)。據了解,5元素總金屬雜質含量≤0.5ppbw的顆粒硅,可對標市場最頂尖的N型致密復投料的品質標準。
事實上,協鑫科技自我加壓,此前將顆粒硅總金屬雜質的要求提升為18元素,最終,協鑫科技實現了18元素總金屬雜質含量≤1ppbw的顆粒硅比例,從去年第二季度的23%提升至第四季度的43%,提升比例近90%。“經歷過去一年,協鑫科技顆粒硅可用于N型的901A產品比例已超過了90%。”蘭天石稱。
而除了金屬雜質,另一可能影響光伏電池片轉換效率的多晶硅指標則是濁度。關于濁度,蘭天石介紹,目前協鑫科技顆粒硅濁度<120NTU的產品比例已接近95%(不考慮正在爬坡的新基地),100NTU以下的顆粒硅產品比例已高達70%。不僅如此,蘭天石還透露:“我們通過更先進的工藝技術,目前已實現顆粒硅濁度低于30NTU的小批量產出。”
蘭天石表示,協鑫科技顆粒硅的生產成本會進一步下降,“接下來,協鑫科技將把顆粒硅單模塊產能從2萬噸級擴容至6萬噸級,單位顆粒硅項目成本將在原先低于傳統西門子法30%的基礎上再下降30%。”蘭天石稱。或許也正因為此,在此次發布會上,協鑫科技正式提出,公司顆粒硅產能至2024年底將提升至50萬噸。
除了顆粒硅,協鑫科技另一光伏新科技——鈣鈦礦,被市場視為公司最有前景的“第二增長曲線”。而此次發布會上,關于鈣鈦礦,公司方面介紹,目前,協鑫科技已成功實現可量產1mx2m的全球最大尺寸鈣鈦礦單節組件19.04%的轉換效率和0.2㎡鈣鈦礦疊層組件26.34%的轉換效率;在此基礎上,協鑫科技旗下協鑫光電全球首個吉瓦級大規格(2.4米×1.2米)鈣鈦礦生產基地已于去年12月份在江蘇昆山開工,這意味著協鑫鈣鈦礦已進入吉瓦級商業運營階段。
此外,協鑫科技董事會宣布批準一項計劃。據介紹,在2023年現金分紅14.4億元、回購注銷股票1.385億股的基礎上,協鑫科技2024年仍將回購注銷金額不少于6.8億元;于2024年至2026年內,公司將進行總額不高于2023年至2025年三年歸母凈利潤總和的60%,以及不低于25億元的回購注銷或分紅派息。
作者:袁傳璽 來源:證券日報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