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擱置”兩年后,這些限制又被重新實施?
中國如何成為印度太陽能光伏組件進口的主導者?
印度累計光伏裝機,75.58GW
根據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 (MNRE) 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2月底,印度累計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達到 75.58 吉瓦。
其中,包括59.08吉瓦的地面電站、11.08吉瓦的屋頂光伏電站、2.57吉瓦的混合電站和2.85吉瓦的離網電站。
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期間,印度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8.8吉瓦。
印度拉賈斯坦邦在新增光伏裝機容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累計安裝量達19.5吉瓦。古吉拉特邦以約10.8 吉瓦的光伏裝機容量排名第二,卡納塔克邦緊隨其后,為9.5 吉瓦。
截至2024年2月,印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容量達到約137吉瓦,其中太陽能發電量75,575.81兆瓦,風力發電量45,153.67兆瓦,小水電發電量4,994.75兆瓦,生物質(甘蔗渣)熱電聯產9,433.56兆瓦,生物質(非甘蔗渣)發電量828.25兆瓦熱電聯產、 334.31 兆瓦垃圾發電(離網)和 249.74 兆瓦垃圾發電。
什么是印度的ALMM 列表?為什么要重新實施?
到目前為止的故事:最近印度政府下令,試圖增加太陽能組件的本地采購,以支持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制造生態系統,這已被媒體廣泛報道為“進口限制”。
在此之前,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 (MNRE) 于3月29日下令,重新執行 2021年“太陽能光伏模塊型號和制造商批準清單”(也稱為 ALMM 清單)的通知。
該名單由“有資格用于政府項目/政府援助項目/政府計劃和計劃下的項目……包括:為向印度中央和州政府出售電力而設立的項目”的制造商組成。
然而,該通知在發布兩年后(即上一財年)被“擱置”。雖然印度政府沒有給出明確的原因,但據報道,這源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商的擔憂和要求,這些生產商在這些規定發布之前,就已與政府簽訂了銷售合同。當時,太陽能組件和電池絕大多數是從中國進口的。
中國企業擁有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當時,印度國內可再生能源行業不太可能實現中國企業的制造成本,來滿足印度太陽能的需求。
印度政府重新引入這一規則的前提,是估計在采取生產掛鉤激勵(PLI)計劃等措施后,印度國內的企業已經提高了生產能力,并提高了價格競爭力,以滿足當地需求。這是進口替代的一種努力,而不是限制進口的嘗試。
印度是否依賴太陽能光伏進口?
印度極度依賴進口,來滿足其對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需求——中國和越南是該國的主要供應商。
根據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長去年2月在議會的答復,印度在過去五年進口了價值約111.7億美元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
截至2024年1月,印度商務部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占印度太陽能電池進口的53%,太陽能光伏組件的63%。
評級機構ICRA估計,中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的制造能力中占據80%以上的份額。
ICRA在2023年11月的報告中表示:“相比之下,印度的制造能力相對較低,并且很大程度上僅限于最后的制造階段。”并補充說,PLI計劃預計將改變這一現狀,印度的組件制造業務在未來2-3年內會迅速發展。
印度的光伏制造政策
為了解決這種過度依賴的問題,印度在過去五年中做出了三項重大努力。它始于2019年1月 ALMM 命令的通知。但隨著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全球供應鏈嚴重中斷,該問題成為焦點。
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 在 2022-2023 年聯邦預算中提出了1950 億盧比的PLI 計劃。這是為了擴大從多晶硅到太陽能組件的整個太陽能供應鏈的印度國內制造。印度政府還對光伏組件征收40%的關稅,對光伏電池征收 25%的關稅。
隨著太陽能裝機容量增加放緩,這些關稅被減半,而且正如路透社報道的那樣,開發商引用了“極低的關稅”來贏得基于中國設備進口的電力采購合同,這給約30吉瓦裝機容量的項目,帶來了成本壓力。
印度太陽能的發展目標
印度政府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到 2030 年非化石燃料裝機容量達到 500 吉瓦,這是印度擴大太陽能發電規模的主要推動力。
IEA 的數據顯示,到2026年,印度的電力需求增長速度也是主要經濟體中最快的。這是因為強勁的經濟活動和不斷擴大的產品消費以緩解極端天氣。
去年4月至今年2月期間,太陽能發電約占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一。“該國的太陽能發電潛力估計為748.99 吉瓦。因此,迄今為止,太陽能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政府正在努力通過各種計劃和項目來利用現有潛力,”MNRE 部長 RK Singh 去年在議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