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近發(fā)表在英國《自然》期刊上的國際研究表明,用一種新方法對半導體材料氧化亞銅進行“扭曲”后,發(fā)現(xiàn)其捕獲光能后轉化為可用電能的性能提升70%。這種方法有望制造性能更好的低成本光電材料。
銅氧化物是價格低廉、儲量豐富的半導體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光學性能,可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光電器件、傳感器等。銅氧化物雖然在捕捉陽光并將其轉化為電荷方面相當有效,但容易丟失電荷,材料性能有限。
研究人員說,他們發(fā)現(xiàn)電荷在這種半導體材料中沿著對角線方向移動時,比沿著表面或邊緣移動要遠得多,而能讓電荷移動得更遠就意味著材料性能更好。
為優(yōu)化這種低成本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員利用薄膜沉積技術,在常溫常壓下制備出高質量的氧化亞銅晶體薄膜,通過精確控制晶體的生長和流速,使晶體的生長方向“扭向”對角線方向,并觀察晶體的生長方向如何影響電荷在材料中的有效移動。
他們發(fā)現(xiàn),對這種新技術制造的氧化亞銅光電陰極的測試表明,與現(xiàn)有的電沉積氧化物制成的光電陰極相比,性能提高70%以上,同時晶體薄膜穩(wěn)定性也顯著提升。
作者: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