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光伏產業鏈價格下滑,相關企業經營有所承壓,市場關注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
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召開了“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釋放出關于行業發展的新信號。
會議提出,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并將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
來自天合光能、協鑫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宜賓市政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智庫、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硅基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開發銀行、興業銀行等14家單位的代表出席本次會議。
加強對于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
記者了解到,會議探討了當前光伏行業面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應對措施。
“光伏行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困境,但也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會議明確。
就此,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優化光伏制造行業管理政策對行業產能建設的指導作用,提升關鍵技術指標;規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適應光伏技術迭代速度快的特點,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保障國內光伏市場穩定增長,探索通過示范項目支持先進技術應用,轉變低價中標局面。
會議還強調,光伏企業和行業也需充分認識到自身對于解決目前行業困境的主體責任,杜絕惡性競爭,真正站在行業立場決策行動,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長期主義,合作共贏,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今年對于光伏行業極具挑戰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5月15日和5月16日披露的數據,過去一周,多晶硅價格和單晶硅片價格均延續跌幅,最新價格已跌至“再看空無意義”的程度。
“多晶硅價格已跌破所有在產企業現金成本,硅料企業面臨售出即虧損。”硅業分會認為,目前市場處于供需關系發生轉變的關鍵節點,按當前虧損現金的價格再生產更多硅片已無意義。
從硅料、硅片、電池片,到組件各環節,光伏全產業鏈價格“趕底”持續已久。價格下行對企業利潤的擠壓和對產業的洗牌效應,已反映在上市公司的業績上。
從一季報來看,光伏板塊的營收榜前十位中,隆基綠能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6.74億元,同比下滑37.59%;歸母凈利潤虧損達23.50億元,同比下滑164.61%。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95.70億元,同比下降41.13%;凈利潤虧損達7.87億元,而去年同期歸母凈利潤高達86.01億元。此外,TCL中環、晶澳科技也深陷虧損泥潭。
“今年對于供應鏈各環節企業而言都極具考驗。”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公司預計今年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前四家企業的市占率可能達到甚至超過60%。
“整個光伏產業鏈已經到了比拼成本、技術、現金流等競爭力的階段,成本高企和技術落后的產能將加速出清。”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預計,隨著相關政策落地和市場需求恢復,行業將逐步回到健康發展軌道。
作者:李雁爭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