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傳言稱,隆基綠能在馬來西亞的光伏組件廠將從本周開始逐步關停,隆基綠能在越南電池片工廠的五條產線已經全部停工。
4日晚間,隆基綠能方面獨家回復第一財經稱,公司部分海外和國內生產基地排產及人員調整的信息近日在網絡傳播。經核實,目前行業環境錯綜復雜,公司持續對全球光伏市場和政策等關鍵因素進行洞察和研判。同時,為了實現敏捷智造模式的廣泛推廣,公司持續推動全球基地工廠的數字化升級和技術改造,因此出現不同區域基地的生產計劃調整。
“在此期間,公司采取跨基地支援、排班輪休等多種措施,將生產計劃調整對員工的影響降至最低,并依法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后續公司將根據市場變化和升級改造進展適時調整排產。”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隆基綠能還表示,今年以來,行業面臨產品價格變化、技術迭代加速和貿易政策調整等多重影響,光伏企業面臨一定的經營挑戰。
據悉,隆基綠能在馬來西亞擁有一體化產能,在越南擁有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產能。
隆基綠能2023年財報披露信息顯示,隆基綠能馬來西亞年產6.6GW單晶硅棒項目預計總投資額為21.25億元,預計2024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投產。另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隆基綠能馬來西亞年產2.8GW單晶組件項目已實現投產,預計總投資額為15.29億元;越南年產3.35GW單晶電池項目已全部投產,預計總投資額為7.57億元。
“面對日益增長的現金流壓力,5月以來光伏行業減產、停產規模逐步增加,有望促進行業庫存加速消化。”隆基綠能近日在接受調研時表示,目前光伏主鏈價格已經非常極致,甚至低于部分制造環節的現金成本水平。光伏組件價格于2023年年末已經降至1元/瓦以內,在光伏發電系統中的成本占比已經明顯下降,組件價格進一步下降對終端需求的刺激作用有限。
政策面上,當地時間5月16日,美國白宮官網發布公告,在收緊進口光伏關稅豁免的同時,強調對美國本土太陽能制造業的補貼政策。同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白宮在5月16日的文件中宣布,自2022年6月開始的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部分光伏產品進口免稅政策,將于今年6月6日到期后結束。也就是說,自今年6月6日之后恢復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產品征收關稅并且要求進口6個月內安裝完成,以打擊產品囤積,并采取補貼等措施支持在美國國內進行光伏電池硅片和電池制造的技術開發等。
這意味著,此后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出口的雙玻光伏組件將被重新征收進口關稅。
十多年前,2012年,中國光伏企業為應對歐美的“雙反”調查選擇“借道”東南亞出口美國。
據彭博財經(BNEF)統計數據,2023年底,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光伏電池片年產能達77GW,光伏組件年產能達85GW,東南亞四國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組件約占該國總進口量的75%。
“因為美國此前針對中國的‘雙反’關稅開啟,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前往東南亞建設產能進行規避,避開了美國后續針對中國的一系列直接性的光伏貿易關稅加征。”SMM光伏分析師王雯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近年來,美國、歐盟、印度等主要光伏市場致力于通過系列措施推動新能源供應鏈本土化。
美國方面,接連通過加征201和301關稅、針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等貿易保護措施限制光伏產品進口,并出臺《通脹削減法案》提供補貼、投資稅收抵免等激勵政策,積極打造本土光伏產業鏈。
據美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自2022年8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頒布以來,已推動本土新產能建設計劃包括47GW的光伏組件、超過16GW的電池片、超過16GW的硅錠和硅片。
歐盟方面,先后出臺《凈零工業法案》和《關鍵原材料法案》以促進其本土光伏制造規模提升。印度實施包括基本關稅(BCD)、批準型號和制造商名單(ALMM)以及產能掛鉤刺激計劃在內的多項本土產能扶持組合措施。土耳其、巴西等國家也對中國設置反傾銷、關稅等貿易壁壘。
不過,隆基綠能正在積極拓展除東南亞以外的海外產能布局。
2023年3月11日,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地區經濟發展組織發布消息稱,隆基綠能將與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國俄亥俄州建設5 GW光伏組件廠,總投資6億美元。2024年一季度,隆基綠能在美國俄亥俄州的5GW光伏組件合資工廠已經正式實現投產。
隆基綠能是全球產能最大的硅片和組件企業。截至2023年末,公司自有硅片產能為170GW,電池產能為80GW,光伏組件產能為120GW。
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