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并不是新話題,只是潮流的方向悄然生變。6月,兩家光伏企業先后披露赴中東建廠的計劃,搶灘這一新熱土。
“進入中東市場實力大于機會主義。”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曾如是表示。有業內人士提出,中東國家對于中國的光伏制造政策相對比較友好,出海依然有較大機會可以把握。
調轉航向的背面,是中國光伏企業作為出口歐美市場重要基地的東南亞再度傳來寒意。為期兩年的東南亞四國光伏關稅豁免政策到期之后,美方重啟雙反調查,并在6月上旬通過了初裁。
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余盛興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美國等國家發起的對于中國光伏產業出口的各類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其實也是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大格局背景下的縮影。今年正逢美國大選年,可以預見屆時美方政策會較為強硬。
貿易壁壘重塑出海航路下,中東能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的新福地嗎?
多家公司中東建廠規劃先后出爐,新興市場潛力幾何
進入2024年,中東作為光伏出海“新熱土”熱度不減。
鈞達股份6月13日公告稱,公司與阿曼蘇丹國商業、工業和投資促進部下屬的政府實體阿曼投資署共同簽署《投資意向協議》,公司擬在阿曼投資建設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產能,項目分兩期實施,每期5GW。項目投資金額約為7億美元。
鈞達股份自2021年9月收購捷泰科技后切入光伏電池業務,截至2023年末擁有P型PERC電池產能9.5GW,N型TOPCon電池產能約40GW。
上市公司表示,海外主要國家正著手構建本土光伏產業鏈,受制于光伏電池高技術壁壘及對人才、研發要求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產能以組件為主,光伏電池產能較為緊缺。該項目的建立將促進阿曼光伏產業鏈的形成,并吸引更多相關配套企業落戶阿曼。
協鑫科技也在6月初公布了其首個海外硅料廠的進展,有望落子阿聯酋,合作伙伴為阿聯酋主權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的全資子公司MDC POWER HOLDING COMPANY LLC。協鑫科技公告稱,將與穆巴達拉探索潛在合作機會,“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當地建立具全球及地區重要性的綜合硅生態系統”。
6月的SNEC展會期間,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 Power”)與三家中國太陽能光伏組件供應商晶科、隆基和通威簽署《太陽能光伏組件框架協議》。此前中信博、TCL中環、天合光能等企業也均已披露出海中東的規劃。
InfoLink光伏分析師趙藝表示,東南亞主輔材布局已趨于完備,美國的激勵政策與本土產能缺口正吸引全球光伏企業布局,而除此二大市場之外,中東地區擁有穩定增長的需求與輸出歐美的渠道,“一帶一路”的營商環境,潛力亦不容小覷。
中東市場潛力幾何?InfoLink數據顯示,2023年中東市場對光伏產品的需求約在20.5至23.6 GW,未來仍將穩定增長,需求量有望于2027年達到29至35 GW。
“進入中東市場實力大于機會主義。”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在不久前的一次訪談中提到,企業去中東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能力,特別是在合同簽署時應注重各類細節尤其是賠償相關的細節。同時企業在中東做生意應盡量避免因一時的市場情況變化而選擇違約,當地對于違約的索賠要求較為嚴苛,企業應該抱持建立長期合作的長遠打算,賺錢也要細水長流。
東南亞再遭雙反調查,企業何去何從
中東成為熱土的背面,是中國光伏企業作為出口歐美市場重要基地的東南亞再度傳來寒意。
為期兩年的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光伏關稅豁免政策到期之后,美方重啟雙反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在6月上旬通過了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初裁。
“美國等國家發起的對于中國光伏產業出口的各類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其實也是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大格局背景下的縮影。”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余盛興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此輪調查目前來看形勢較為緊張,今年正逢美國大選年,美方選在今年5月啟動調查,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通過初裁,預計接下來美國商務部將分別在9月和11月作出關于是否構成補貼或者傾銷的初裁–這些時間節點恰好是美國總統競選的白熱化時期。
余盛興表示,此輪調查針對的東南亞四國光伏產業背后主要是中資背景。如果認定構成傾銷或補貼,美國商務部將對4個國家的不同企業征收相應的關稅。從企業角度,他建議相關企業積極應訴,即使難以推翻整個案件,但個別企業仍然可以通過積極準備與應訴,盡量獲得相對有利的結果。
多家在東南亞建有產能的頭部組件企業均在近期進行了調整。而無論駛向何方,企業決定出海,即證明根據投資回報測算,這一選擇能獲得收益。
余盛興認為,美國能成為海外光伏產業出口的重要市場,深層原因依然是市場驅動,今年以來美國市場更是一枝獨秀。當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與十年前相比,美國當下發起的雙反調查與目的似乎不僅在于“驅趕”外國產品,而更意在振興本國光伏產業,通過各種貿易限制手段促使外國企業赴美投資建廠。
作者:朱玥怡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