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一支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成功研發出第三代太陽能自建聚光系統,以“高效鈣鈦礦材料”和“混合式智能追光算法”為核心技術,解決了傳統光伏系統轉化效率低、適用場景有限等問題。該項目已與多家新能源企業及房車制造商達成戰略合作,并報名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計劃投入市場后為房車自駕、野外作業等場景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技術創新:追光效率與材料突破
團隊設計的太陽能聚光系統融合了光電追蹤與極目追蹤技術,通過GPS時間參數和光照強度數據,結合自主研發的混合式智能追光算法,可實時調整太陽能板角度,最大化吸收光照。系統還采用了高效鈣鈦礦材料,其光電轉化效率較傳統晶硅材料提升30%以上,且在弱光環境下仍保持穩定性能。此外,折疊式結構和低功耗驅動設計使產品便于運輸、安裝與維護,顯著降低使用成本。
社會效益:節能減排與就業帶動
據統計,傳統房車發電機每發1度電需消耗0.374升燃油,并排放0.89千克二氧化碳。而該太陽能系統可實現零燃油消耗與零碳排放,單臺設備每年可減少約1.2噸二氧化碳排放。項目還通過產業鏈聯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目前已直接提供15個崗位,間接帶動40人就業,未來規模擴大后可提供超100個優質崗位,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戰略合作:產業鏈協同創新
為加速技術落地與市場推廣,團隊已與多家行業頭部企業達成深度合作:
上游合作:與內蒙古展輝電力檢修有限責任公司、中環新能源等企業聯合優化光伏組件生產工藝,降低材料成本;
下游應用:同國內知名房車制造商“拓野房車”簽署協議,為其新款車型定制太陽能供電系統;
技術研發:攜手高校科研團隊及新能源科技公司,共同開發下一代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進一步提升轉化效率。
項目負責人郭錦峰表示:“合作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為產品規模化應用提供了關鍵支持,未來我們將深化產學研聯動,打造綠色能源生態鏈。”
團隊故事:從校園實踐到行業突破
項目團隊成立于2021年,成員均來自電氣自動化、數控技術等專業。初期通過實地考察呼和浩特市中環新能源公司,結合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將目標鎖定于太陽能房車領域。三年來,團隊在指導老師支持下,完成了三代產品迭代,并申請了“雙軸太陽能自動追光裝置”等專利。成員吳亞軒表示:“我們不僅追求技術突破,更希望讓綠色能源惠及更多戶外場景。”
政策與市場雙驅動,前景廣闊
項目高度契合國家《智能化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要求,得到地方政府與院校重點支持。據市場調研,國內房車保有量年均增長超24%,自駕游人群已突破56億人次,清潔能源需求迫切。團隊計劃通過短視頻推廣、校企合作等方式加速市場滲透,并進一步拓展至農業、交通等領域。
結語
這支年輕團隊用技術創新詮釋了“雙碳”目標下的青年擔當。隨著第三代產品落地及多方合作的推進,太陽能自建聚光系統或將成為綠色出行與野外作業的標配,為我國能源轉型注入新活力。未來,團隊將持續探索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清潔能源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