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界光伏企業投資開始“退潮”,部分項目可能通過資產出售、合作開發等方式“軟著陸”。
“玩具大王”*ST沐邦連續第九個交易日股價下跌,房地產企業寧波富達宣布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化工企業和邦生物決定終止分拆子公司上市,醫療企業麥迪科技增收不利、連續兩年虧損……跨界光伏企業近期在資本市場表現不佳,頻頻遇冷。
多家分析機構認為,近期,跨界光伏企業投資開始“退潮”,部分項目可能通過資產出售、合作開發等方式“軟著陸”。中長期而言,在技術或其他資源領域具備優勢的企業仍存突圍機會,否則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運營或存挑戰。
跨界企業頻頻“折戟”
光伏行業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企業跨界進入。這些企業看中了光伏行業窗口期、市場需求和潛在的高回報率。然而,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和市場需求變化,部分跨界企業難以維持運營,導致行業出現集體退潮的現象。
日前,寧波富達宣布終止收購晶鑫材料部分股權。晶鑫材料是光伏銀漿產業鏈核心企業。此前,寧波富達稱,公司將在原有商業地產和水泥建材兩大主營業務基礎上,新進入以光伏銀粉為主的電子專用材料領域,并將依托自身資源優勢,與目標公司實現有效協同,助力公司實現產業轉型突破和能級提升。
4月底,和邦生物披露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分拆所屬子公司武駿光能上市。武駿光能即和邦生物開展光伏業務的下屬企業。公開信息顯示,武駿光能于2022年1月啟動A股IPO輔導,和邦生物當時認為,有利于實現業務聚焦,有利于綠色能源業務發展。近年來,武駿光能業績數據不佳,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降,凈利潤由盈轉虧。
3月底,乳業龍頭皇氏集團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因整體戰略調整及資源優化考慮已轉讓安徽綠能控制權,公司目前無鈣鈦礦電池生產業務。據悉,安徽綠能的主營業務是光伏。2023年,皇氏集團擬分拆安徽綠能獨立上市,而后因市場環境變化及戰略調整,終止該計劃。
不只是上述公司,多家跨界企業在增添光伏業務后,反成累贅,導致公司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在跨界光伏業務后,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麥迪科技實現營業收入規模大增,分別為6.18億元和2.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2.33%、67.1%,其中光伏業務對此有很大貢獻。然而,凈利潤卻出現了較大變化。2023年,麥迪科技歸母凈利潤為—2.69億元,同比下降902.79%,由盈轉虧,2024年亦虧損。
優勢不足難以為繼
多家券商機構分析認為,跨界企業原本是為在保證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盈利領域,然而事與愿違。
中泰證券指出,麥迪科技原有業務收入趨穩,跨界投資光伏尋求新增長點。2023年,麥迪科技以高效n型TOPCon電池為切入點,進軍新能源光伏行業。盡管原有醫療信息化及醫療服務業務仍保持盈利,但新能源光伏開展的前期投入較大,導致業績出現虧損。不過,公司跨界本就面臨經營風險。跨界進入光伏行業后,公司可能會面臨經驗與知識匱乏、資源分散等問題,如果光伏新業務不及預期,也會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近年來,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光伏市場需求大增,行業內企業大量擴產。同時,行業的高景氣度吸引了不少跨界企業跟風入局,跨界資本也同時涌入。隨著光伏行業出現階段性供求失衡。自身技術積累不足、客戶群體不穩定的跨界企業面臨較大損失,不得不面臨剝離光伏業務,或永久退出的局面。
華西證券指出,受光伏業務影響,麥迪科技今年增收不利。隨著剝離光伏業務,公司業績或將迎來轉機。
中誠信國際認為,在光伏產業鏈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2023年以來部分項目已經放緩實施進度,多個規劃產能或木頭項目宣布終止或延期,其中大量跨界企業暫停投資光伏項目。
華泰證券指出,跨界企業由于前期盈利積累有限,填補資金缺口的途徑較少,可能面臨無法清償到期債務,選擇終止或延期規劃產能,部分財務情況惡化的企業面臨破產重組。2024年以來,已有東旭藍天、領達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被ST。
據業內人士透露,行業內已經出現了一些國資接手光伏項目的案例,這是對所投資企業和相關技術的加碼力挺。同時,原先主業實力雄厚的企業跨界光伏,目前仍然有穩定的團隊,只是暫停進一步擴張。
作者:董梓童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