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記者從蘇銀產業園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蘇銀產業園扎實推動與興慶區區區合一,積極探索自治區首個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企業級分布式智能微電網建設,統籌整合周邊10萬畝新能源用地資源和園區近40萬平方米廠房屋頂,協同國企平臺搭建新能源就近供電、聚合交易、就地消納的綠電聚合供應模式,力爭將園區產業綠電比例提升至40%左右,綜合電價降至0.4元/kWh左右,積極推動電價敏感型、綠電偏好型產業項目向蘇銀產業園轉移。
項目一期總投資6.2億元,由銀川創投蘇銀新能源公司牽頭實施,規劃建設光伏115MW,用地3000畝左右,配套建設1座110kV升壓站,擬通過1回110kV線路接入蘇銀產業園中心變,同步建設30MW/60MW.h儲能電站,通過2回35kV線路接入中心變中壓側及智慧能源管控中心,計劃2025年底并網運行。
據測算,項目115MW光伏年發電量約2.2億kWh,綠電到戶電價0.2930元/kWh,綠電占比40%左右。項目大網年購電量約3.62億kWh,購電價價格約0.4437元/kwh,綜合到戶加權電價降至0.4193元/kWh。項目聚焦蘇銀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算力產業,以“源網荷儲”“智能微電網”等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應用為抓手,有效降低工業企業用能成本,逐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興產業,推進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顯著提升。
蘇銀產業園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哈莉表示,下一步,蘇銀產業園將加快綠電園區、零碳園區、智慧園區試點建設,依托興慶區月牙湖10萬畝風光資源,謀劃布局“綠電+智能算力”產業,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新模式,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深度融合應用,逐步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鼓勵開展碳交易、綠電綠證交易,加快綠電規模化應用,實現綠電消費可溯源、可核算、可認證,未來蘇銀產業園新建算力中心綠電直供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70%左右,終端電價將降至0.36元/kwh。
據悉,“源網荷儲一體化”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路徑,通過技術創新與機制改革,將加速能源清潔化、智能化轉型,“一體化”將電源(源)、電網(網)、負荷(荷)、儲能(儲)四個環節進行系統性整合與協同優化,以智能調控、多能互補等技術手段,實現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和存儲的高效匹配,提升能源系統整體效率與穩定性。其核心目標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作者: 來源:寧夏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