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江門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廣東省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現場會在江門鶴山市召開,2025年廣東省建筑領域節能宣傳月活動同步啟動。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截至5月底,廣東25個試點區域“光伏+建筑”應用項目累計新增并網容量548萬千瓦,超過預定目標;新增并網項目年發電量約19.69億千瓦時,發電量計價約8.92億元。接下來,全省將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引與培育推廣,各類新建建筑應用太陽能的規模、安裝位置和光伏光電轉換效率等將有明確規定。
25個試點新增并網超額完成近一倍
在江門鶴山址山鎮蓮珠新村,農房、文化館、籃球場、停車場上架起一片片光伏瓦,映著陽光、藍天、稻田,濃濃“未來感”撲面而來。
“光伏+農房不僅好看,更能為村里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蓮珠新村項目運營方負責人姜春香說。目前該村年提供綠電達112萬度,“光伏+”生態還使鄉村引進更多業態成為可能。
分布式光伏規模效益和城鄉風貌雙提升的良好局面,與鶴山的積極探索息息相關。作為全省首批縣域“光伏+建筑”試點縣(市、區)之一,該市充分利用本地硅能源產業優勢,與隆基綠能等龍頭企業開展合作,2024年1月至今新增并網容量44.3萬千瓦,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試點區域三年總新增裝機規模不少于20萬千瓦”任務目標。
現場會上,鶴山及同批試點的梅州豐順、河源東源、廣州花都作了交流,分享了風貌管控前置、應用場景拓展等經驗。除農房外,各地試點地區還統籌各類公共建筑資源開展“光伏+建筑”建設,并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等方式創新收益模式,進而提升社會的認可度和接受度。
“在工商業領域,花都探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光伏企業投資建設運營,屋頂權屬人享受電費打折的方式實現互利共贏。”花都區副區長麥韶明說,今年1—5月,該區新增光伏裝機容量15.93萬千瓦,提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目標。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數據顯示,自《廣東省推進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工作方案》(下稱《試點方案》)印發以來,各地按照統一部署全力推進,25個試點區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助推風貌提升的示范項目。省住建廳廳長張勇介紹,自開展試點工作以來,25個試點區域項目并網容量新增548萬千瓦,占歷年累計并網容量的61.7%,遠超預定的300萬千瓦年度目標。
將全面推廣“光伏+建筑”應用
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去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3%,是全國首個用電量突破9000億千瓦時的省份。同時,通過發動社會資本參與“光伏+建筑”應用,可為“百千萬工程”不斷注入資金活水。
在此背景下,把光伏作為廣東新能源開發的增量重點有重要意義。因此,會議指出,下一步要努力在全省全面推廣“光伏+建筑”應用,進一步推進試點工作提質增效,解決試點布局“單點式、碎片化”、統籌協調“重效益、輕風貌”、開發模式“賺快錢、難持續”等問題。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接下來,省住建廳將會同有關技術單位修訂《廣東省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工作指引》,進一步增強實操性;出臺《廣東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系統設計技術導則》,對各類新建建筑應用太陽能,明確應用規模、安裝位置和光伏光電轉換效率等。
根據《試點方案》,2025年底前,各試點區域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建設開發模式;新建各類園區實現分布式光伏全覆蓋;公共機構、公共設施宜裝盡裝,新建公共機構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于50%;建成具有良好示范效果的農房不少于1000戶,年度新增裝機規模不少于7萬千瓦。
會上,省住建廳等5部門聯合發布了廣東省“光伏+農房”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啟動了2025年“光伏+建筑”供需對接、廣東省“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和2025年廣東省建筑領域節能宣傳月活動。各地級以上市相關部門、省相關行業協會、企業代表等150余人參加會議。
作者:邵一弘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