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市域空間發展新格局 “1” 優化提升主城區 “3” 積極發展城市副中心,主要是特色發展巢湖市、綜合拓展廬江城區、優質建設長豐縣城 “3” 統籌推進新橋臨空產業基地、廬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產業基地 “1” 創新建設環巢湖生態示范區
昨天,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十二五”規劃修訂方案(以下簡稱《修訂方案》)的決定。記者了解到,行政區劃調整后,考慮到合肥發展基礎和條件的新變化等因素,我市對“十二五”規劃進行修訂,新增、刪減了部分指標,并對部分量化指標進行了調整。
亮點之一構筑“1331”空間發展格局
我市對“十二五”規劃中市域空間開發體系進行了修訂,將原來的“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修訂為“優化市域空間開發體系,統籌空間資源配置利用,構筑‘1331’市域空間發展的新格局。”
《修訂方案》提出,老城區要成為新型都市產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主導區、傳承歷史文化的核心區、高品質的宜居生態區以及全省首善之區和輻射源;濱湖新區要成為新區開發建設的示范區、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此外,“在合肥分類建設特色小城鎮”等內容,也在《修訂方案》中提出。根據規劃,合肥將發展一批綜合型、工業型、商貿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名鎮。
亮點之二地區生產總值直指6600億
此次修訂,“十二五”的主要指標變化成為重點。據了解,此次修訂新增“耕地保有量”、“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12項指標;調整了5項指標,包括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調整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同時,還刪減了“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3項指標。
其中,部分量化指標也有調整。地區生產總值調整為6600億元;工業投資調整為9000億元。
在民生領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目標有所提升,調整為38100元,增速提高到15%;農民人均收入增速提升至16%。
亮點之三軌道交通建設進度加快
本次修訂還體現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修訂方案》新增了“廬銅鐵路”、“合六城際”、“岳蕪高速”、“六巢高速”、“北沿江高速”、“環巢湖公路”等綜合交通樞紐和市域交通的重點項目。
此外,還特別增加了“大力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加快1號線、2號線建設,啟動3號線等建設”、“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與城際軌道對接”等內容。
亮點之四打造光伏應用“第一城”
在產業發展中,《修訂方案》將原來“重點打造新型平板顯示、新能源、家電3個雙千億元級產業和汽車、裝備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3個千億元級產業”調整為“重點發展新型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家電、汽車、裝備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6個千億元級產業”。
在新能源產業中,《修訂方案》特別增加了“促進光伏發電分布式應用,打造光伏應用第一城”的內容;在節能環保產業中,新增“推進資源綜合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資源再生利用”等內容。
令人關注的是,《修訂方案》考慮到區劃調整等各種因素,還增加了“發展若干500億元級產業”的內容,并在傳統產業中新增了“采礦與冶金產業”、“建筑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