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近期,美國有參議員發表聲明稱目前的光伏關稅裁決將留下一個漏洞,使中國大陸企業能夠回避關稅帶來的影響,為此應采取措施彌補。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導致美國市場徹底關閉,而產能將涌向其他市場導致競爭進一步加劇。
此前,在光伏企業律師團的爭取下,美國商務部已同意對華光伏雙反只針對中國大陸為原產地的光伏產品,中國大陸企業可從第三方地區進口電池,然后組裝成光伏組件。阿特斯公司總裁兼CEO瞿曉鏵表示,“所謂第三方地區主要為中國臺灣地區”。
據報道,美國參議員羅恩•維登已公開表示,在當前規定下,當只有一小部分太陽能電池板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生產時,這些產品是不必額外征收關稅的。而如果有必要,他們將采取其他措施來彌補這一漏洞。
事實上,即便中國大陸企業繞道也還是備受掣肘,首先就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光伏電池產能并不足以應付如此巨大的采購量;同時,不論采取第三地采購,或在海外投資建廠,都會增加光伏企業的生產成本。
一家A股上市光伏企業負責人則表示,盡管該公司的國外市場主要分布在歐洲,美國幾乎沒有。但由于原來出貨到美國的公司現在也轉向其他地區,導致其他地區的競爭開始加大。
據他透露,目前整個行業晶體硅電池的毛利率在0-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