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間,尚德電力發布公告,由Susan Wang代替施正榮擔任公司董事長,尚德易主。3月6日,施正榮最新發表聲明稱:董事會廢除我的職務是錯誤且非法的。
施正榮出局背后,記者從無錫一家國有大行知情人士處獲悉,去年四季度,為應對即將到期的數十億債務,尚德7家債權大行組成了債權委員會,由中國銀行牽頭。“但到2012年末,債權委員會仍沒達成新貸款安排”。據他透露,幾家大行的觀點是,可拿出資金應付尚德債務,但希望施正榮讓出控股權,甚至要徹底退出尚德。
記者獨家獲悉,今年年初,主要貸款行之一中國銀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將尚德告上法庭,案件將于3月中下旬開庭審理。由此,債權銀行新貸款安排或已成為泡影。
“此次,施正榮出局,有可能部分是源于債權大行們的壓力。”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
新貸款安排面臨擱淺
據悉,尚德3月份有兩大塊債務到期,一個是巨額的銀行貸款,一筆是5.75億美元可轉債。后者相對更為迫切,因為若尚德無錢支付,投資人將被迫選擇債轉股,繼而導致尚德股價繼續大跌退市。
2012年7月31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尚德電力管理層稱,公司將提供一個全新的計劃來應對2013年到期的可轉換債券償付問題。
無錫國聯集團一位中層告訴記者,2012年下半年,當地政府為了維持尚德現金流,要求銀行在一定時期內,將貸款重新回到2012年6月末的水平,以防止部分銀行抽貸。
不過,即便銀行維持貸款不變,尚德明顯仍然拿不出足夠資金償還上述可轉債。
上述無錫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為了獲取更多增量資金,上述全新計劃向包括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國開行在內的7家銀行申請新的貸款安排,并且由這7家主要債權銀行形成了債權委員會,中國銀行充當牽頭行。
“不過,截至去年末,牽頭行一直沒能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大家分歧也很大,解決方案一直處于被拖著的現狀。”上述國有大行人士透露。
究其原因,據悉,在去年爆發GSF案等事件后,尚德的主要債權銀行未能適應這些突如其來,沒有充分披露的黑天鵝,對施正榮的態度也由信任轉向質疑。
記者去年曾予以報道,在債權銀行、政府、尚德的溝通會議上,債權銀行已經提出讓尚德增加擔保砝碼,甚至個別主要債權銀行提出應拿出施正榮的個人資產做擔保,以此作為銀行向尚德提供新資金的保障。
2012年12月末,參與上述債權委員會的一家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債權銀行新的主張是,尚德作為光伏巨頭是一定要存在的,畢竟仍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設備,尚德這塊招牌也是巨大的無形資產。
“但是,大家普遍一致要求尚德去施正榮化,施正榮不僅要退出經營,也不一定還作為大股東。至于施正榮如何退出,因為情況復雜導致了談判僵持。”他稱。
根據尚德2011年報,施正榮個人在尚德電力擁有30.2%股份,其家族信托持有29.4%股份。
債權牽頭行最終起訴
這一僵持局面,最終以牽頭銀行中國銀行的起訴明朗。記者獨家獲悉,2013年初,幾家主要債權銀行與尚德以及地方政府的談判,一直處于擱淺的境況,上述債權委員會牽頭銀行中國銀行部分貸款也已經到期,最終,今年年初,中國銀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將尚德告上法庭,案件將于3月中下旬開庭審理。據銀行人士分析,這可能是尚德首次遭遇主要貸款行起訴。
中國銀行與尚德淵源頗深,除了作為其主要貸款行和解決尚德問題“金融系統工作組”牽頭行,同時,據悉,商業銀行給予尚德貸款排名中,中國銀行也位于前三位。
根據記者獲悉,截至2011年末,尚德銀行融資高達17億美元,國內銀行為尚德最主要的債權人,其中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幾家大行在尚德貸款較多,且大部分為無抵押的信用貸款。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截至2012年四季度,尚德保證了貸款付息,貸款本金則予以續貸,暫未有銀行貸款列入逾期。
“中國銀行將尚德告上法庭,應該意味著該行拒絕了對到期債務予以轉貸,貸款可能進入逾期。同時,也意味著債權銀行和尚德談判最終崩盤,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方案。”上述無錫國聯人士對記者稱,或者,這是債權銀行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從而逼宮施正榮退出。
如上文所述,3月4日,尚德電力董事會廢止了施正榮董事長的職務,在去職CEO后,尚德再次去施正榮化。
“在我看來,這是尚德電力對債權銀行的一種妥協。”上述無錫國有大行人士稱,不過,保留尚德仍是債權銀行、政府的一致利益,如果公司走到破產對債權銀行并不利。